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儒家廉耻伦理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8-02-10 07:45

  本文关键词: 儒家 廉耻 伦理 核心价值观 出处:《齐鲁学刊》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同仁义礼智信五常相比,廉耻尚不构成儒家伦理之核心,但是,它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儒家主要伦范,同礼义一起成为儒家推崇的"四维",并在清代纳入"古八德"而受到儒家和整个社会的遵奉。如果说"廉"是儒学着力阐述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廉洁从政是儒家一贯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耻德也是儒家重要伦常规范之一,历代儒家特别是原始儒家要求人们要"有耻"、"知耻"、"贵有耻"、"人不可以无耻",认为"知耻近乎勇",耻是"立人之节"、"治世之大端",并为此论证了人有羞耻之心。汲取儒家耻感文化的合理成分,显然有助于为人们作出趋荣避耻的价值选择,确立明荣知耻的价值标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five branch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and faith, honesty and shame do not form the core of Confucian ethics, but it is still the main Confucian nor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t became the "four dimensions" respected by Confucianism together with propriety and righteousness, and was respected by Confucianism and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inclusion of "ancient eight virtues." if it is said that "honesty" is one of the basic moral norms that Confucianism puts great efforts to expound, Honesty in politics is a consistent political and social ideal of Confucianism, so shame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norms of Confucian society. The Confucianists, especially the primitive Confucianists, demanded that people should have "shame", "know shame", "expensive have shame", "people can't be shameless", thought that "knowing shame is near bravery", shame is "the festival of building up people", "the big end of governing the world", and thus demonstrated that people have shame. Learning from the rational elements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of shame, Obviously, it is helpful to make the value choice of seeking glory and avoiding shame, to establish the value standard of knowing the shame, to set up the correc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and to advocat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作者单位】: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分类号】:B222;B8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朝旭;;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生态伦理审思[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2 张践;;“仁”是儒学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J];齐鲁学刊;2011年02期

3 张鹏;;大地伦理:当代生态文学的核心价值观[J];山东文学;2011年07期

4 梁晨;;浅析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未来展望[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2期

5 褚潇白;;儒家与基督教伦理中的“诚信”与人格[J];中国宗教;2008年Z1期

6 王永利;;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3期

7 张彦平;;重视文化产业的时代意蕴[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8期

8 刘晓林;;重构国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J];观察与思考;2007年11期

9 李莉;刘金如;;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核心价值观与大众价值观念群关系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何建华;;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德奇;;试论北大荒精神的核心价值观[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惠珠;;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与认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吴鹏飞;;论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学途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匡标;;试论当代测绘人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从国测一大队解读测绘精神[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蒋永福;;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中国语境表述[A];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颖新;;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董文仁;;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是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重要保证——格球山农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启示[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海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陈飞昕;林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调查和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10 孙浩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缺失的危害[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广、路育松、晁天义、郑飞、焦兵、褚国飞、王玉;杜维明:以儒家核心价值观对话西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龙;国悼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N];广州日报;2008年

3 苏玉光 曾飞云 张首伟 刘常山 周焘 田利阳 方争辉 胡雪峰 驻站记者 付文武 共同采写;军营文化:滋润官兵精神家园的阳光雨露[N];战士报;2008年

4 刘守跃 江苏边防总队政治部主任;树立核心价值观是履行使命的内在要求[N];边防警察报;2009年

5 西藏总队党委;发挥核心价值观统领作用[N];人民武警报;2010年

6 记者 杜艳玲;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7 韩晓雪;为道德模范立传 树核心价值观[N];文艺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林明武 何秋香 刘旭业 廖海龙 吴海彪 黄芳 朱坚 符朝良 郭仁丰 黄华洁 杨立功 奉文涛 裴成明 纪海清 谢凡 郭文 罗国波 杜彩芳 李彩霞;贯彻十七大精神 培育和践行农垦核心价值观[N];海南农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孙乐明;垦区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N];海南日报;2008年

10 公方彬;让悲剧唤醒的精神化作永恒[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2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3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6 徐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罗益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尹益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明;美国核心价值观与对外决策——兼析核心价值观与美国对华政策[D];外交学院;2000年

2 刘鹏;弘扬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计永;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张琳;情感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乔阿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高峰;培育军校青年学员核心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张笛;胡锦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王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亚男;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琳;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0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00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