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

发布时间:2018-02-28 02:09

  本文关键词: 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国价值观 道德诠释 家国天下 命运共同体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华文化"走出去"内含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而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又关系到文化"走出去"所必须具备的文化自信,二者密不可分。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既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内向"诠释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文化走出去的"外向"诠释形式进行。它包括两大历史性课题:如何对中华传统价值观进行现代性转化,如何对人类共同价值观进行合理的中国诠释和发展。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内含的对中国价值观进行道德诠释的"合内外"之道。文化"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球化的世界新格局"为背景条件和诠释空间,蕴含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拓展。由文化"走出去"推进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要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来理解,其关键在于促进文明对话、文化理解和价值共识,重点是"人"的诠释,核心是共同体伦理,根本则在于中国现代性之建构。"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家",而只有建立在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诠释的基础上,中华文化"走出去"才会在伦理上或精神上"回归"。
[Abstract]: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culture contains the mo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values, and the mo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values is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that culture "going out" must possess. The mo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values can not only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introversion" which is transformed by the modernit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can also be done in the form of "extroverted"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It includes two historic topics: how to transform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into modernity. How to interpret and develop the common values of mankind in China? this is the way of mo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values contained in "going out". Culture "going out" is a national strategy. Tak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new world pattern of globalization" as the background and interpretation space, The moral interpretation of "going out" from culture to promoting Chinese values, in order to be understood from the height of national cultural strategy, the key lies in promoting the dialogue of civilization.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value consensus, the emphasis i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the core of which is community ethics, The essence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odernity. "going out" is in order to "go home" better, and only on the basis of mo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values can Chinese culture "go abroad" ethically or spiritually "retur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3&ZD066
【分类号】:B82-02;G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素萍;谢慧峰;;论文化现代性的指涉、样态与价值[J];兰州学刊;2010年03期

2 李忠红;胡辉华;;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现代性的超越[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3期

3 王素玲;孙超;;现代性、全球性叙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J];学术界;2013年07期

4 程义伟;辽宁文化的现代建构与发展[J];理论界;2004年06期

5 邓永芳;周琳娟;;哈贝马斯论文化现代性[J];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6 王素萍;;对文化现代性的哲学解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曹卫东;文化现代性: 中德现代化比较研究[J];文艺研究;1998年04期

8 王埃亮;;现代性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J];满族研究;2013年04期

9 李进书;石丽薇;;文化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一种包容关系的体现[J];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01期

10 陈太胜;全球性境遇中的“东”与“西”——论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四种空间类型[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云岩涛;;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性的内涵[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吴鹏;对中国审美文化现代性的探讨[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牛学智;文化的“关键”是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袁学骏;“文化强国”建设论[N];文艺报;2011年

4 主持人:李磊明;创造性地传承优秀民俗文化[N];宁波日报;2005年

5 南方日报评论员;形成广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N];南方日报;2010年

6 ;本土化经验和域处文化的碰撞[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崔卫平;我们的尊严在于拥有价值理想[N];南方周末;2007年

8 何万敏;在彝家的沃土上徜徉[N];凉山日报(汉);2009年

9 吕钦文;东北民俗文化:薪尽火传,更新发展[N];吉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王晗;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红池;哈贝马斯的文化现代性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5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45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4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