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如何影响道德判断行为:情境卷入的效应
本文选题:权力 切入点:道德判断 出处:《心理学报》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情境卷入使不同权力者与道德两难事件发生联系,并做出对他们有利的道德判断。为了验证这种假设,本研究首先采用无序句子任务分别启动高低权力,结果发现人称指向和权力差异对被试的道德判断行为没有影响,权力感主效应不显著,人称指向主效应不显著,两变量交互作用也不显著,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被试对卷入道德事件的体验不够深刻。为此,在实验二中,我们一方面变化道德事件与自身体验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提高启动任务的情境性,结果发现不管道德事件中主人公是否和自己相关,当被试均有高情境卷入时,高低权力造成的道德判断行为差异消失了。实验三和实验四则进一步证实,在自然权力状态下,道德事件本身也会引起被试的情境卷入感,高情境卷入不但可以消解高低权力者道德判断行为的差异,还可以分化同是高权力者在道德判断行为上的一致性。以上研究证明,在面对道德两难事件时,不同权力者都会做出对他们有利的判断,但这取决于判断者卷入该事件情境的程度。情境卷入程度低时,被试倾向基于规则的道德判断,情境卷入程度高时,被试倾向基于结果的道德判断。这说明道德判断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
[Abstract]:In order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this study first uses the disordered sentence task to initiate the high and low power,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situation involves different powers and moral dilemm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sonal orientation and power difference had no effect on the subjects' moral judgment behavior, but the effect of power sense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person directed main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reason for this may be that the subjects' experience of getting involved in moral events is not deep enough. Therefore, in experiment 2, we chang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ral events and our own experiences, on the other hand, we improve the situational nature of initiating tas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matter whether the protagonist was related to himself or not in moral events, the difference in moral judgment behavior caused by high power disappeared when the subjects were involved in high situation. Experiment 3 and experiment 4 further confirmed that under the state of natural power, The moral event itself will also cause the participants to feel involved in the situation. The high situation involvement can not only eliminate the difference of moral judgment behavior of the high and low power, but also differentiat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high power and the high power in the moral judgment. In the face of a moral dilemma, different powers will make a judgment that is beneficial to them, but it depend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judge is involved in the situation of the event. When the situation is low, the subjects tend to make a rule-based moral judgment. When the degree of situational involvement is high, the subjects tend to be based on the result of moral judgment, which shows that moral judgment is a mean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
【基金】: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武汉大学“985工程”认知与神经信息科学平台项目(904273258)资助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小平;杨晟宇;李梦遥;;权威人格与权力感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静伟;;权力的社会影响研究综述[J];数字化用户;2013年05期
2 李翠萍;;心理学角度的权力感知研究综诉[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大文;大学生在不同权力感水平下对面孔表情识别的ERP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楼春华;伦理困境中的徘徊:识解水平与权力感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仲兵;刘爱芳;;对我国公务员权威人格的调查分析——以江苏部分公务员为例[J];理论前沿;2009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熹瑶;罗跃嘉;;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进行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2 王美芳;闫秀梅;姚利;;儿童青少年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道德判断[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3 王润生;论道德判断的形式[J];求索;1983年04期
4 谢述群;求善岂可伤真[J];中国记者;1998年06期
5 白冰河;道德判断的形式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孙晓喜;;作为人学发展环节的休谟道德思想[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沈汪兵;刘昌;;道德判断:理性还是非理性的?——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8 卢红;;论中国传统的道德悟性认识[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9 张;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J];道德与文明;1993年05期
10 李伯黍 ,顾海根;道德判断能力测验编制中的几个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钟敏;王蔚;;大学生对常见行为的道德判断[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王淑华;孙建国;;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会昌;李伯黍;;关于儿童对个人财物与公共财物损坏的道德判断的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郑日昌;李文姝;刘视湘;;中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纪莉;;论媒介融合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权力[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6 刘振群;户秀安;柯森;邓一允;;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黄好;罗禹;李红;;道德判断的理论观点及其脑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罗依平;;论新时期行政领导者提高威信的有效途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梁洪学;;公司控制权的演进及其本质、来源和特征[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侯洪澜;;确认中医话语体系的意义[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军宁;道德判断后:中国改革的四个路向[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李渊;道德判断和文学[N];文学报;2008年
3 马少华;关于“放弃国家赔偿”的道德判断[N];法制日报;2003年
4 夏敏;法律思维与道德判断[N];检察日报;2003年
5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偏执的布道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6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N];文汇报;2004年
7 周杰;法与道德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林景新;市场规律与道德判断不能混淆[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马宇;“恶意并购”:道德判断之谬与实际应对之忧[N];国际商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姚玉洁邋王骏勇;从彭宇案看法律敬畏之心的缺失[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云;贡本与贡本措周[D];兰州大学;2009年
2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3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长峰;国际金融合作中的权力与利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尹洪娟;商业关系结束背景下的“关系”与权力的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万怀;刑事法治的人道主义路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张淑华;权利与权力双重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朱雨可;中国经济转型期新中间阶层消费方式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虹;打开潘多拉之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顾树卫;蒋介石个人权力的发展演变(1927.4.18-1949.12)[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宁;地域歧视的话语、权力与真相[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刘军;中国刑事政策的现代化思考[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新刚;从福柯“权力/知识”观的视角看SSK[D];山东大学;2005年
6 徐蕊;故乡·历史·权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晓华;体育行会权力及其行政法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高笋元;大国权力角逐下的21世纪初安理会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文清;中国行政诉讼类型构建之可行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梁蓉;论加强和改善我国的行政指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2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6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