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五四文学精神对新时期前期小说中孝文化内涵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9 20:18

  本文选题:五四文学精神 切入点:孝文化 出处:《江汉论坛》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非孝与启蒙是五四文学精神的具体表现。非孝催生批判父亲或父辈的"弑父叙事",启蒙导致审视父亲或父辈人格精神的"审父叙事"。文学的"回归"与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新时期前期小说向五四文学精神的皈依。"弑父叙事"使父亲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与宗法文化的象征,因而父亲的能指化事实上构成对孝或孝道的拒斥,导致部分作品的孝文化内涵空缺。"审父叙事"凸显父亲或父辈的保守、愚昧、委琐,"父范"的消解及前喻文化威权的丧失阻遏了新时期小说孝文化内涵的生成。
[Abstract]:Non-filial piety and enlightenment are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May 4th literary spirit. Non-filial piety gives birth to the "patricide narrative" that criticizes the father or father's gener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trial father narrative" which examines the father's or paternal personality spirit. The literary "return" and the special time. The background of the dynasty determined the conversion of the novels to the May 4th literary spiri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new period. "patricide narration" made the father a symbol of feudal autocracy and patriarchal culture. Therefore, the signifier of father in fact constitutes a rejection of filial piety or filial piety, which leads to the absence of filial piety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some works. The elimination of "Father" and the loss of authoritarianism of pre-figurative culture inhibit the generation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connotation in the novel of the new period.
【作者单位】: 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
【基金】:湖北省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新时期小说创作与孝文化之关联研究”(项目编号2012K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I207.42;B8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识多;一个令人深思的艺术形象——读短篇小说《冷惊》[J];长白学刊;1988年02期

2 沉风,,志忠;跨世纪之交:文学的困惑与选择[J];文学评论;1994年06期

3 刘保昌;;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孝道”书写[J];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阎晶明;;带着脚镣跳舞——论张石山的《仇犹遗风录》[J];文学评论;198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永东;;激进还是保守:重评“五四”[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黄擎;;预设与憧憬——文学批评的三大生态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3 张立群;;“文化保守”及其普泛性——论郑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人心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立群;;在反思与“想象”之间——关于“世纪初诗歌”热点话题的述析[J];人文杂志;2007年01期

5 李永东;;激进与保守之争:重评“五四”[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立群;;“文化保守”及其普泛性——论郑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人心态[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龙泉明;社会生活——文学生成的逻辑起点——中国现代作家艺术思维片论[J];江汉论坛;1991年06期

2 苏勇强;曹娥的“孝”[J];江汉论坛;2004年04期

3 李怡;传统与现代:“二元”如何“对立”[J];江汉论坛;2005年01期

4 朱岚;中国传统孝道内在矛盾辨析[J];齐鲁学刊;2004年01期

5 刘保昌;;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非孝”思潮[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6 周亚琴;;从郭沫若的血缘意识谈到他与传统文化的精神联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02期

7 莫聿;家族文化与文学叙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肖群忠;孝与中国国民性[J];哲学研究;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永与孝文化题材影视剧作品征稿启事[J];剧本;2009年06期

2 ;董永与孝文化题材影视剧作品征稿启事[J];剧本;2009年07期

3 张慧禾;儒家孝文化:碑志文体的文化意蕴[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杨海凤;;金庸小说与孝文化[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11期

5 ;董永与孝文化题材影视剧作品征稿启事[J];当代戏剧;2009年03期

6 罗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别样诗篇——林同及其《孝诗》考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戚晓薇;颜毓洁;;摭谈古典文学中的孝文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张梁森;;孝行天下[J];中国作家;2009年02期

9 陈国学;;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孝文化传统看贾宝玉的结局[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10 王雪珂;;《天仙配》的起源及流传[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通讯员 刘辉 沈腊梅;文艺之苑花满园[N];孝感日报;2007年

2 高建平;感悟文化[N];海南日报;2008年

3 郭启宏;夜读王国维[N];河南日报;2003年

4 滕小松;文学研究的审美向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周年丰;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N];湖北日报;2005年

6 陈骏涛;忆念与审视[N];文学报;2003年

7 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徐玉如;张九龄和谐思想论[N];韶关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玲;新时期小说的“寻父”主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玉;论苏童小说的弑父主题[D];新疆大学;2004年

3 陆川;论司马迁的孝道与《史记》孝文化[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赵静;血缘牵绊下的爱恨情仇[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武霞;审视与追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虎波;新时期小说中的“审父”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丽丽;“卧冰求鲤”的孝文化及保护传承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8 陈峰蓉;论后新时期女性作家文本的性别置换现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叶雯馨;白族民间故事中的孝文化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10 邸丽莉;多元视角中的高老太爷[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3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b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