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道德异乡人与道德乌托邦——恩格尔哈特的允许原则解析
本文选题:理性 切入点:道德异乡人 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恩格尔哈特基于道德多元化和理性人的现实,提出了挽救道德权威的原则——允许原则;在此基础上道德世界被划分为道德共同体和道德异乡人的二重世界;面对道德异乡人必须放弃行善原则,而以允许原则为交往的指针;这一指针指导人们构造一个充满俗世权威的道德乌托邦。
[Abstract]:Based on the reality of moral pluralism and rational people, Engelhardt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saving moral authority-the principle of permission, and on this basis the moral world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moral community and the moral alien's double world. In the face of moral aliens, we must give up the principle of doing good and regard the principle of permission as the guideline of communication, which guides people to construct a moral utopia full of earthly authorit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铭贤;我是一个绝对主义者和普遍主义者——恩格尔哈特谈允许原则[J];医学与哲学;2000年01期
2 李一平;关于道德的多元化——就《生命伦理学基础》与恩格尔哈特的对话[J];医学与哲学;199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王元元;;孟子的“恻隐之心”与康德的“敬重”思想[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郑永宽;;关于人格权概念的质疑与反思[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6 许小亮;;先验方法论视阈下的法哲学体系——读康德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J];比较法研究;2011年03期
7 萨·巴特尔;;关于德性与德行的一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赵静怡;陆明明;;康德和前期维特根斯坦伦理观比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余爱青;;浅论康德哲学中的道德情感[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黎松;;从义务论谈人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青原;;人文奥运中的和谐意蕴[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邓春玲;;论经济学中的人——经济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永亮;;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实然”与“应然”[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10 孙成竹;;浪漫主义: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思想史资源[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9 晋运锋;当代功利主义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子贺;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詹国旗;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道德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晓;三湾改编中的现代性意蕴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鲁东海;电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冲突与救治[D];南昌大学;2010年
5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白立洋;社会保障水平的伦理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7 宫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遂;道德自律的实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颢楠;洛克自由主义法律思想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夏文;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义务”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通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4期
2 ;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通知[J];哲学研究;2008年05期
3 吴新颖,何迎春,卢利亚;论21世纪生命伦理学的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孙兆亮;论生命伦理学的理论支撑点[J];社会科学;1992年07期
5 H·T恩格哈特,李学钧;生命伦理学和世俗人道主义——寻求一种共同的道德规范[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4年03期
6 雷瑞鹏;价值多元化中的生命伦理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李玲;;生命科学与现代伦理的碰撞——记“第10期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生命伦理学)培训班”[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严忠树;生死之间的道德难题 《生命伦理学》评介[J];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02期
9 A.V.开普拜尔,单继刚;全球生命伦理学——梦想还是梦魇?[J];世界哲学;2002年05期
10 邱仁宗;生命伦理学:一门新学科[J];求是;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庆;;生命伦理学的诞生(英文)[A];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5年
2 赵云梅;;生命伦理学对医学伦理学的挑战[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杨丽然;;人的尊严释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吴素香;;“克隆”技术与人类尊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维森纳科学伦理学奖授予我国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教授[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7 王赛;;死亡道德——关于安乐死的思考以及临终关怀[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晓阳;曹永福;;“医学伦理理论”研究[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翟晓梅;;合成生物学的伦理和管治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0:合成生物学的伦理问题与生物安全[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陈静;中国生命伦理学要有本土文化底蕴的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华中科技大学 焦洪涛 伍春艳;亚洲生命伦理学研究现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华凌;“希望中国建立国家级的生命伦理委员会”[N];科技日报;2006年
4 沈铭贤;关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
5 孙麾;当代科技伦理前沿问题探讨[N];光明日报;2005年
6 葛晨虹 丁万华;中国伦理学十年来热点透视[N];学习时报;2002年
7 马佳;人体胚胎买卖遭伦理学家质疑[N];北京科技报;2007年
8 董克勤 储星;当代环境伦理思想浅议[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9 陈瑛;谈科技伦理[N];人民日报;2000年
10 杨志华;简评《应用伦理学概论》[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林娟;允许(Permission)作为一种程序原则是否可行?[D];山东大学;2012年
2 李斌玉;生命伦理学的元伦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霁;诚信与中国患医关系的重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艳平;当代美国生命伦理学中原则之争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土丽艳;中美生命伦理学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高薇;生命伦理学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陈雯霆;允许原则—恩格尔哈特生命伦理学思想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5 芦蓉晖;生命伦理学视野下的行为控制伦理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秀娟;身体伦理学对生命伦理学的批判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7 蒙霞;论生命伦理学视野中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大学;2004年
8 杨超;生命伦理学视角下的安乐死[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盛旭;论当代生命伦理学中的德性伦理的回归[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子实;基因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41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4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