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真诚”本位之道德人格养成与伦理性存在之真谛

发布时间:2018-03-22 06:10

  本文选题:真诚 切入点:伦理性存在 出处:《齐鲁学刊》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真诚是人之为人的根本。道德真诚本性的养成,是属人的和人属的公共生活的伦理文化底色。丧失道德真诚,首先产生的是道德个体之道德价值信念的迷茫和遮蔽,随之而来是"做一个真诚的道德人"的道德勇气的丧失;其次,丧失道德真诚,会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种"去伦理化"、"非伦理化"甚至"伪伦理化"的道德沉沦的"离散性"生存状态。这样一种"非本真性"的生存状态,客观上必然会促使道德个体私欲的膨胀,以及社会精神气质上,因各种假道学的充斥所导致的普遍的道德投机主义的盛行。其结果,是作为优良文化最后之结果的、体现为特定历史时代民众之最为可贵的道德人格的日渐功利性和犬儒性。
[Abstract]:Since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since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ethical culture of human and human public life. The loss of moral sincerity is the first thing that produces the confusion and obscurity of moral values of moral individuals. The loss of moral courage to "be a sincere moral man" followed by a loss of moral sincerity, It will lead the whole society into a "discrete" living state of "deethicalization", "non-ethicalization" or even "pseudo-ethicalization". Objectively, it will inevitably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the selfish desires of the moral individual and the prevalence of universal moral opportunism caused by the flood of various false Taoism in the spirit of the society. The result is the final result of good culture, It is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ing utilitarianism and cynicism of the most valuable moral personality of the people in specific historical tim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财富与信仰的冲突及其化解——生态幸福论的价值逻辑”(13YJC710004)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生态幸福’与国民福祉——财富至上逻辑的反思与超越”(2013C076)
【分类号】:B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熙;曾小娟;;浅析韩寒小说中的叛逆人物塑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2 王爱菊;;“新课程”教材编写机制:批判与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4 余亚斐;;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5 董玲;;消费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精神[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6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述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党艺峰,党大恩;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再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李明彦;;周文小说创作的意识维度[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张莉;汪建兵;;当代大学生耻感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10 毛乃佳;林凤;;论卢梭的自然道德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2 陈卫星;;现代性的一种叙事——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和《打回头的情书》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3 沈健;;西塞娜:一个诗歌意象的精神分析——沈泽宜诗歌解读[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赵云波;;技术理性批判向度下中国现代化沉思[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孙华;;论当前大学公共危机的发育机制[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培永;;后现代道德状况论[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李明彦;;周文小说创作的意识维度[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4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建忠;唯物史观视域中曼海姆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继平;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颜福;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马军凯;《爱弥儿》中德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探讨[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辛大朋;科技时代的法律信仰危机[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萍;共和中的公民德性[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轩;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一种人学价值论的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璐;英国浪漫主义对生态伦理学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谷融与殷国明谈真诚[J];学术研究;1999年10期

2 夏明菊;真诚自我的皈依——新时期新疆散文创作漫评[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曹蕙姿;;《非诚勿扰》——贺岁片的真诚故事[J];电影评介;2009年09期

4 吴相洲;;论汪国真诗歌的真诚[J];大连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5 唐凯麟,龙兴海;试论道德人格的类型[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6 陈谷嘉;论孟子的道德人格理想目标系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张淑美;在现实主义旗帜下——从孙犁的美学追求看其文艺思想的内涵及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8 党朝阳;呼唤真诚 贴近生活 表现自然──写给创作之前的美术创作者[J];云梦学刊;1999年02期

9 王正明;哲学人格与道德人格的内在契合[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彭升,彭放珍,曾山金;道德人格内涵新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德胜;宋洁;;简论震卦与国运[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吕安兴;;论张謇的道德人格及其现实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汪诚国;;瞿秋白的道德人格和现代理想人格[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石天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道德人格[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5 陈战国;;儒家的道德人格[A];2004年学术前沿论坛哲学分会坛论文集[C];2004年

6 高琴芳;;我手写我心——由一篇考试作文谈为文的真诚原则[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春芳;;你会给孩子戴“高帽子”吗?——谈教学评价语言的学问[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桂林;;什么是教师的最大幸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卢晓玲;;谈“后进班”转化的情感战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唐小益;;优化班集体管理的四种情境[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新湘;培养主动积极型的道德人格[N];新疆日报(汉);2007年

2 李秋洪;道德人格与社会化: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N];光明日报;2004年

3 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专家靠什么做专家?[N];东方早报;2011年

4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王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N];光明日报;2007年

5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 韩传信;教师是“会说话的教科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赵继伦(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民荣辱意识的道德诉求[N];吉林日报;2006年

7 金柯;把“智优生”育成“资优生”[N];解放日报;2004年

8 兰秀良;恻隐之心 人应有之[N];光明日报;2006年

9 唐凯麟;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N];光明日报;2006年

10 魏彬;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N];衡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香;章太炎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3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雷晓敏;中小企业家信用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虹;社会中介组织的伦理审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视域中的个人品德建设[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军;道德人格词汇评定量表的编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彭放珍;论道德人格[D];中南大学;2002年

3 贺伟;论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亢丽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干;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与重塑路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许闯;道德人格的隐喻表征维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龚琦;负创造力与道德人格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潘晶;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烨;关怀伦理视角下我国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常海燕;论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7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47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