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伦理的提出及其价值旨归
本文选题:劳动关系 切入点:社会规划 出处:《哲学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制度规范(尤其是法律制度规范)与道德规范是当今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基本约制手段。社会中的个体无论作为经济个体、政治个体、法律个体以及道德个体等,都要受到特定社会规范的制约和调节,从而确保社会在一定张力范围内完成既定的社会规划和社会目标。本文即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探讨劳动过程中劳动关系的伦理之维,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内在本性入手,对劳动关系提出价值评价和道德规范要求,以期对我国现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进行伦理反思,对劳动关
[Abstract]:The positive institutional norms (especially the legal system norms) and the moral norms are the basic restraint means of the individual behavior in today's society. The individual in the society whether as economic individual, political individual, legal individual and moral individual, and so on, the social individual, as the economic individual, the political individual, the legal individual and the moral individual, etc. All of them should be restricted and regulated by specific social norms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society completes the established social planning and social goal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ten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thical dimens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the labor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norms. Starting with the inherent nature of labor rela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alue evaluation and moral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labor relations, in order to reflect on the labor rela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to put forward the labor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马研部;
【基金】: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劳动伦理与当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编号13CZX07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世明;;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党政论坛;2009年09期
2 谢卫东;;浅谈伦理价值与劳动关系之和谐[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4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伍旭中;;经济学的本质、价值取向与分析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凌斌;;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周静;刘国红;;涂尔干人性论思想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沙占华;赵颖霞;;后危机时期民工荒的成因、对策与积极意义[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旭;;社会稳定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延林;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调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俞维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J];苏州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3 李永杰;产权明晰前后的劳动关系变化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4 杨彦华;;浅析人对劳动关系变迁的适应性[J];黑龙江史志;2009年07期
5 吕金朝;;论未续签合同劳动关系的性质及法律责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秦婷;;劳动关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J];山西青年;2013年18期
7 黑启明;;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社会伦理视角[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8 赵入坤;;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国家调节[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4期
9 赵晨羽;;劳动法视野中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的探究[J];读书文摘;2014年18期
10 陈少晖;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置难点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的变迁[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李晓园;杨颖;;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3 陈诗达;;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是主旋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劳资博弈走向和谐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寇明婷;李录堂;;农村劳动关系初探[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安顺;均衡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福生 通讯员 陈静;地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N];阿克苏日报;2007年
3 葛筠 储北平 韩冬明;潜山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N];安庆日报;2007年
4 王亚南;以劳动关系和谐促企业经济发展[N];安阳日报;2007年
5 张亚男 马泾洋;开发区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司志通 孙文平 李晓君 记者 建勇;我市举行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授牌仪式[N];承德日报;2007年
7 李蕾;上海首次发布劳动关系和谐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杨海军 通讯员 骆天荣 韩金岭;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交流会召开[N];昌吉日报;2007年
9 寿爱华;浅谈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N];中国建材报;2007年
10 张彦宁;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景一;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黑启明;政府规制的劳动关系理论与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雪;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赵莹;论隐蔽劳动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欧阳杰;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洪丽;转型期我国政府的劳动关系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符以昕;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探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王颖;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唐宏伟;国有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郑丽娜;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瑞莉;论非典型劳动关系[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刚;河南省通信公司劳动关系改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9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4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