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康德哲学中的“人性公式”与尊严

发布时间:2018-03-22 20:44

  本文选题:康德 切入点:人性公式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历史上很多学者将康德的"人性公式"直接奉为尊严原理,主张"人性公式"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尊重人之尊严的要求。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康德自己也说,人性本身就是一种尊严。由此,拥有人性就是享有尊严的前提和根据。事实上,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由。作为道德法则的"人性公式",其实质就是要求尊重人的理性能力,尊重人的自由,而这正构成了尊重人之尊严的核心要素。
[Abstract]:Many scholars throughout history have regarded Kant's "human nature formula" as a direct principle of dignity, arguing that the content of "human nature formula" reflects the requirement of respect for human dignity. Human nature itself is a kind of dignity. Therefore, having human nature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enjoying dignity. In fact, the essence of human nature is freedom. The essence of "human nature formula", as a moral law, is to respect the rational ability of human beings. Respect for human freedom, which is the core element of respect for human digni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伦理思想史》(09JZDMG029)
【分类号】:B82-051;B51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甘绍平;;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J];哲学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徐晓宁;;大学生幸福观误区及教育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闫春梅;;教育关注儿童可能生活[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吴时红;;康德“崇高论”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周云,彭光芒;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谢宁;;试论教育回归生活的本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张丽文;;论福柯身体理论之逾越性[J];长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4 冯振环;王莉娜;冯领香;;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水平差异的致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5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绪宗刚;哲学视域下人的尊严及其对生命伦理学的启示[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梁琳;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万言明;杜威教育哲学的现实审视[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岳;城镇居民住房权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汤小辉;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合法性与正当性[D];吉林大学;2011年

9 谢丽娜;探究学习中“学生自由”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郭晓林;交往德性论[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蓉;;感伤主义:由康德历史哲学中的目的论返观康德的卢梭主义情结[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赵青;;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哲学的批判精神[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张能为;;绕不过的康德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王兆良;;人是目的——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平;郭蓉;;目的论的援引:康德警惕现代性的姿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魏艳芳;;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J];理论界;2011年01期

7 董晔;;从人类学哲学视野看康德“崇高”的文化意蕴[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4期

8 李学生;;休谟反形而上学思想产生的影响[J];世纪桥;2009年01期

9 李妍妍;;崇高:康德人类学哲学的有机元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贾媛媛;康德先验感性的美学内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能为;;绕不去的康德哲学[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乔瑞金;安军;;二十世纪对康德哲学的两次批判及其意义[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永杰;;康德哲学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启发[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红;;从康德到皮尔士——皮尔士对康德哲学的符号学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晚莲;乔瑞金;;思想的延伸——从康德哲学到韦伯的理解社会学[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永富;;从认识或知识等级的划分看理性与信仰——以托马斯·阿奎那与约翰·洛克的看法为例[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舒远招;;康德哲学的人学旨趣[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嘉明;;康德哲学的基础主义[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冯俊;;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新批判主义哲学述评[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张志伟;学界之盛事 译林之功德[N];光明日报;2010年

2 张志伟;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4年

3 郭大为;德国康德哲学研究的近况[N];光明日报;2004年

4 邓晓芒;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N];文汇报;2004年

5 ;哲学之为穷理与哲学之为对话[N];文汇报;2011年

6 ;康德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4年

7 陈嘉明;康德的现代性哲学[N];光明日报;2004年

8 叶秀山;为什么还要读康德[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王建军;康德 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桥梁[N];天津日报;2004年

10 邓晓芒;译康德著作 昌理性精神[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文炳;康德哲学中的Transcendental的中译论争史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钟锦;康德哲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闵仕君;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继云;西方浪漫主义的演进逻辑[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晴;康德哲学中的法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赫姣;哲学自我形象的批判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贡媛媛;哲学史中的康德哲学主体性思想[D];安徽大学;2004年

4 丁璐;介于质料与形式之间的康德哲学[D];兰州大学;2011年

5 罗图;形而上学何以可能[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俊华;理性的批判与个人的解放[D];西南大学;2007年

7 魏月;西方近代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秋芬;点燃理性之光[D];苏州大学;2008年

9 王秋生;从判断返归前判断[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柯进华;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的批判性考察[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0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50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f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