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本文选题:底线伦理秩序 切入点:底线伦理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8期
【摘要】:伦理秩序有底线的、正常的和美好的三个层次,其中底线伦理秩序基础脆弱,处于有序与无序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挑战道德底线而使社会陷入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伦理秩序,但也只是达到了底线的层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且难以通过既定的构建方式消除。导致这种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众致富心切、政策过度激励致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未能得到有效扼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为了应对当前底线伦理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需要适当调整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思路;需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激励的调整,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追求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坚守底线伦理,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严防整个社会生活的市场化和资本化;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要求,构建对人们既能起到规范作用又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新的社会道德体系。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ethical order: bottom line, normal and beautiful, in which the base of bottom line is weak, which is on the edge of order and disorder,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society will fall into chaos at any time because the social members challenge the moral bottom lin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restored the ethical order destroyed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ut it has only reached the bottom line.However,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bottom line ethical order of our countr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challeng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eliminate it through the established construction way.The main causes of this challenge are the desire of the public to become rich, the excessive incentive to become rich by policies, the failur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arket economy to be effectively curbe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In order to meet the serious challenge of the current bottom-line ethical order,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ruly implement the idea of "five-in-one"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layout put forward by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and promote the social public to pursu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policy orientation and policy incentive,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adapted to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o adhere to the bottom line ethics.The adoption of effect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strictly prevent the marketization and capita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al life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new practice and new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To construct a new social moral system which can play both normative and guiding role for people.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义平;;为什么必须选择市场经济?——重读斯密[J];读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菊;;论幸福作为核心终极价值[J];中国德育;2008年02期
2 戴茂堂;张yN娜;;论和谐社会构建中个人自由的定位[J];东岳论丛;2010年04期
3 皮江红;;论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及启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4期
4 朱家安;;论和谐教育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余欣欣;李山;;积极心理品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吴玲;;从“温饱民生”到“幸福民生”执政理念的不断提升——论江都“和谐幸福之城”的打造[J];法制与社会;2012年30期
7 沙端一;;当代俄罗斯人价值观的变化评析[J];俄罗斯文艺;2013年02期
8 董学文;;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黄谋琛;;社会规则的外延和类型[J];兵团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10 曹晓飞;张忠江;;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4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5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林更茂;建构现代和谐社会伦理秩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传金;教师职业幸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7 王林平;集体表象与社会整合[D];吉林大学;2010年
8 罗兰;大学年轻教师选聘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向晶;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翁琴雅;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卫忠;江阴市农村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佳英;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周倩;世俗的幸福观之哲学思考[D];湖北大学;2011年
4 徐李英;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歌;基于儒家和谐文化的现代和谐班级建设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子恒;性别伦理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珊珊;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丽娜;价值导向对人的社会化作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孟秀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范晨霞;论和谐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瀚;底线伦理与罪恶职责——评审判阿道夫·艾希曼[J];开放时代;2001年10期
2 ;守住人类最后屏障底线伦理[J];学习月刊;2001年02期
3 孙亚萍;三思“德育的底线”——读《底线伦理》随想[J];教书育人;2003年11期
4 贺利平;;从《大生活》看底线伦理[J];新闻爱好者;2009年19期
5 林少敏;市场经济与“底线伦理观”[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6期
6 宫敬才;;一个人的底线伦理[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3期
7 张之锋;;底线伦理中的精神信仰[J];博览群书;2001年01期
8 陈泽环;底线伦理·共同信念·终极关怀——论当代社会的道德结构[J];学术月刊;2005年03期
9 黄芸;;思想者的足迹从《良心论》到《底线伦理》[J];博览群书;2001年01期
10 刘艳菊;;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底线伦理[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袁立宏;;立足底线伦理 关注德育实效 倡导育人为本——浅谈“底线伦理”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杨光祖;;批评的底线伦理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3 卢静;;利用奥运契机,提升首都市民的国际意识[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守住社会生活的底线伦理[N];长江日报;2011年
2 记者 苏娅;当社会处忧伤之中[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赵强;底线伦理的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丁东 (学人);知识分子的底线伦理[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付小悦;人类最后的屏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四川大学法学研究所 龙宗智 教授;道德的底线[N];检察日报;2001年
7 谭安奎;最切近和最遥远的[N];经济观察报;2004年
8 南方日报评论员;张扬现代文明精神是又一场亚运[N];南方日报;2010年
9 刘成友;慈善的脚步[N];中国妇女报;2004年
10 李兰芬 马唯杰;美德伦理: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小溪;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骆贤凤;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巍;军事技术伦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彩;底线伦理视域下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汝军;师生暴力事件报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红艳;试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2年
4 孔德秋;从底线伦理的视角谈职校学生的养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本连;中小学学校管理思想新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健;一个民事诉讼的外围考察[D];苏州大学;2007年
7 庞文娟;新形势下大学生知耻教育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
8 张雯;恶的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莉;关于当前新闻传媒道德的几点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10 张将星;制约创新能力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21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2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