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虚拟技术视域下道德消隐的深层原因

发布时间:2018-04-10 09:28

  本文选题:虚拟技术 切入点:道德消隐 出处:《理论探索》2013年02期


【摘要】:虚拟技术导致的道德消隐,是指虚拟技术在传统形式上的主体与道德决定之间构筑了心理屏障,行为者的身份隐匿增强了个体的道德真空效应。从道德的含义看,虚拟技术解构了道德存在的源动力因素;从现实交往实践看,网络身份加重了网络道德危机的可能性;从个体意识看,虚拟技术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是恶的意识产生的根源。
[Abstract]:The moral hiding caused by virtual technology means that the virtual technology constructs a psychological barrier between the subject in the traditional form and the moral decision. The identity concealment of the actor enhances the moral vacuum effect of the individual.From the meaning of morality, virtual technology deconstructs the source motive factors of moral existence; from the reality of communication practice, the network identity exacerbates the possibility of network moral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Self-centeredness caused by virtual technology is the root of evil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陌生人社会伦理关系视域中的个体德性研究”(20122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陌生人社会伦理关系形成中的德性养成研究”(CEA120118),负责人周斌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颜岩;;技术政治与技术文化——凯尔纳资本主义技术批判理论评析[J];哲学动态;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颜岩;技术资本主义:凯尔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图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文;;反思与重建: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思想管窥[J];理论建设;2005年06期

2 杨琳;;麦金太尔视野中的道德危机[J];理论界;2006年05期

3 黄宁;社会道德危机探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4 阎孟伟;;“道德危机”及其社会根源[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5 张香兰;;传统与现代:传统道德资源的断裂与现代道德教育的困境[J];教育导刊;2007年02期

6 段建斌;;对科技、经济和道德关系的思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赵庆杰;刘曙辉;;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与道德困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潘淑鸿;;浅析市场经济的内在伦理矛盾及其伦理原则构建[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9 王雅丽;;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建设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08期

10 张连;;儒家道德理性关怀及其现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肖立斌;;多维度诠释道德的信仰基础[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泽环;;探寻面向未来的道德价值观——以冯契、张世英为例[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4 周详;潘慧;;道德教育中真实情绪的健康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勇;;关于社会转型与价值观转变的理论思考[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露;经济伦理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2 费小琳;道德需要理由吗[N];人民日报;2009年

3 上海伦理学会会长、教授 朱贻庭;《道德情操论》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N];文汇报;2009年

4 上海财经大学 郝云;金融逻辑的过度演绎需要道德规制[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社会学者 张嵘;信仰缺失是盗版猖獗的深层原因[N];东莞日报;2010年

6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 曾军;以学养德[N];光明日报;2011年

7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柳延延;利他与利己的纠结[N];解放日报;2011年

8 ;重建社会道德 须从根子入手[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小佳;经济不能只讲利润不讲道德[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4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亢丽娟;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6 薛晓萍;先秦儒家道德价值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洪贵;道德信仰之重建[D];贵州大学;2008年

2 刘晶;《社会契约论》的伦理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磊;虚拟世界的伦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立榕;论现代性道德的理性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殷佳美;从历史中寻求德性的未来[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萍;信仰危机与价值选择[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李辉;道德制度化与道德的合法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杰雄;市场经济中行为主体的伦理限度[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香萍;麦金太尔道德哲学的方法论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江文;道德与人的生存[D];扬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0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30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