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研究盗掘文物的学术伦理问题评析

发布时间:2018-04-10 18:04

  本文选题:考古遗址 + 盗掘文物 ; 参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年05期


【摘要】:研究盗掘或来历不明文物的现象在学界由来已久。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研究行为的正当性在欧美国家日益受到质疑、并成为广泛争议的问题。在赞成对盗掘文物开展学术研究的学者看来,对盗掘文物进行研究能获得某些历史信息,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而反对者则认为,这类文物由于失去了考古背景,其研究价值大打折扣,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行为间接地鼓励了盗掘和文物非法贸易,从而加剧了对古代文化遗址的破坏。本文将简述欧美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论辩,并介绍美洲考古学会制定的相关伦理准则,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引起更多学界同仁对研究盗掘文物所涉及的学术伦理问题的关注。
[Abstract]:There has been a long history of excavations or cultural relics of unknown origin in academic circles.However, since the 1970s, the legitimacy of this research has been increasingly questioned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issue.In the view of scholars who are in favour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stolen excavations, the study of excavated cultural relics can obtain certain historical information, thereby increasing the knowledge of mankind, while opponents believe that such cultural relics have lost their archaeological background.Its research value is greatly diminished, more importantly, this behavior indirectly encourages excavations and illegal trade in cultural relics, thus exacerbating the destruction of ancient cultural sites.This paper will briefly describe the thinking and debate of American and European scholars on this issue, and introduce the relevant ethical norms formulat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rchaeolog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basis of the reality of China.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academic colleagues to research the exca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volved in academic ethic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
【分类号】:B82-05;K8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兰芳;;竞购竹简隐忧多[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蓉妮;梅建军;;使用劫掠文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伦理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心适;考古遗址的三维再现[J];文博;2002年05期

2 胡耀武;王昌燧;;中国若干考古遗址的古食谱分析[J];农业考古;2005年03期

3 张芸;朱诚;;长江三峡考古遗址文化断层研究[J];地理学报;2007年03期

4 文耀;;《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研究》简介[J];考古;2008年11期

5 郑朝贵;朱诚;钟宜顺;殷鹏莲;白九江;孙智彬;;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8年S1期

6 倪金生;;山东沭河上游流域考古遗址预测模型[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7 单霁翔;;实现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遗址博物馆[J];博物馆研究;2011年01期

8 朱晓渭;;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11年04期

9 彭金祥;;从罗家坝等川东考古遗址谈巴岃文化[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10 徐德煜;;浅谈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J];黑龙江史志;201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仁成;;湖北麻城考古遗址的植硅体组合特征及意义[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吕舟;;圆明园的价值和展示[A];《圆明园》学刊第十三期[C];2012年

3 骆畅;曹珊;李蕊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探——以两城镇考古遗址公园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骆畅;曹珊;李蕊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初探——以两城镇考古遗址公园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5 郑孝燮;;再谈保护北京紫禁城和保护皇城分不开[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文君;建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写入草案[N];辽宁日报;2010年

2 扎克·阿斯兰 张谨 译;地中海地区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展示[N];中国文物报;2010年

3 记者 王嘉;金沙遗址成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N];成都日报;2010年

4 记者 陈四四;三星堆金沙等12处遗址 成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N];四川日报;2010年

5 实习生 史卫静 记者 刘萍;我省3处遗址将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N];河北日报;2011年

6 特约通讯员 王韬;国家文物局赴安阳调研考古遗址公园建设[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李静舟;甘肃要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N];中国旅游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曹昱;考古遗存面临保护困境[N];江淮时报;2011年

9 记者 陈娟;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动工[N];桂林日报;2011年

10 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立联盟[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文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韩非;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法在我国早更新世考古遗址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冰;长江忠县、巫山考古遗址的古环境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2 林琴;考古遗址公园保护规划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昱;考古遗址展示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杨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周瑞婷;红山口—石人子沟考古遗址公园建立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李虎;甘肃东部齐家文化时期考古遗址木炭遗存分析[D];兰州大学;2013年

7 刘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虹伯;麦地那工匠村及其历史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2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32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