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权利公平”的实践逻辑与公民幸福的价值期待——“美好生活”时代之共同体的伦理文化吁求

发布时间:2018-04-13 14:30

  本文选题:权利公平 + 公民幸福 ; 参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发展为了幸福,权利保障幸福。置身"后发展时代"的当代中国社会,基于一种轮廓明晰的"主体性中国"塑造的理论期望,坚定地以民生本位的治理方略,开始理智地反思"财富最大化与精神生活空疏化"内在背离的根由,以民众集体之勇毅向善的"正能量",勇敢对抗、抵制现代性文化制导下资本与财富逻辑之强制性奴役,着力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之最大化吁求与制度无法满足民众这一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是一种新质的公共性社会实践,深刻地标志着一种普遍而真实的权利正义诉求基础上的"幸福中国"的新价值叙事。是文明进程中华夏民族向社会发展和变迁之初始动机和永恒目标——依照"人的方式"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回归之豪迈宣言,已经并正在实际构成当代中国新历史理性生成过程中,"美好生活"时代之共同体的伦理文化吁求的必然的实践逻辑和价值期许。
[Abstract]:Development guarantees happiness for the sake of happiness.Exposure to the "post-development era"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based on a clear outline of the "subjective China" shape of 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firmly based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the governance strategy,It began to reflect rationally on the root cause of the inner deviation of "maximization of wealth and emptiness of spiritual life", and to resist the forced enslavement of the logic of capital and wealth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culture with the "positive energy" of the collective courage of the masses.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 public's appeal for the maxim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and public welfare and the in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are solved.This is a new kind of public social practice, which symbolizes the new value narrative of "Happy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al and true right and justice demand.It is the initial motive and eternal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the society in the course of civilization-the heroic declaration of liberating people, developing people and realizing people's return according to the "human way",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new historical ration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ethical culture of the "better Life" era calls for inevitable practical logic and value expect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缪德阳;试论财富分配中自由与平等的优先性问题──兼评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分配正义的分歧[J];北方论丛;1995年02期

2 余闻;;何谓幸福权利[J];小康;2011年12期

3 罗建文;赵嫦娥;;论居民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测算[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健;辛晨;;经济法视野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马剑银;;哈贝马斯的基本权利观——商谈论视角的基本权利体系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蒋先福;彭中礼;;善优先于权利——社群主义权利观评析[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4 钱福臣;;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5 丁大晴;;农民平等就业权在《就业促进法》中的缺陷与完善[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6 张清;吴作君;;住房权保障如何可能研究纲要[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7 魏建国;;现代化进程中宪政的有无及其治道影响——法英美三国历史经验与当下世界各国宪政复兴的启示[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8 张龙;;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赵东海,梁桂芝;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10 彭中礼;;论科学发展观的宪法学价值[J];长白学刊;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郜尔彬;;论“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晓玲;;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中的保障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7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孙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杜兰兰;论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魏巍;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救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超;我国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袁航;女服刑人员特殊权利法律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吴青青;构建警务公开制度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勇强;我国纳税人税收监督权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瑾;城镇残疾人社会救助现状调查与问题[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苗元江;;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年13期

3 罗建文;;民生幸福与制度选择的哲学探索[J];哲学动态;2010年01期

4 罗建文;李静;;民生时代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杨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审视[J];唯实;2010年06期

2 杨文选;;德尼·古莱的“美好生活”观及对我们的启示[J];未来与发展;2010年11期

3 王天舒;;略论德尼·古莱美好生活伦理价值观及其当代启示[J];商业经济;2011年03期

4 舒志定 ,方湖柳;批判与实践:建构理想的核心要素[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5 杨文选;;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伦理价值追求——以“民生”引领“美好生活”[J];唐都学刊;2011年03期

6 考立斯·拉蒙;薛诗绮;;人道主义伦理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4年10期

7 金生,

本文编号:1744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44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