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经义与政教——以《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3 23:19

  本文选题:天地之性 + 五经博士 ; 参考:《中国哲学史》2015年02期


【摘要】:正经学对汉代政治的意义,在于奠定了汉代政治的价值基础。汉武帝第三策问,董仲舒对之日:"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①与之相对应者,为罢诸子博士,独尊五经博士,并设立博士弟子生员。自此之后,五经成为汉代政治的大宪章。但有汉一代,诸子百家可以自由传播,佛学也可西来东土,绝不因儒术独尊,而受任何压迫。盖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者,不是将儒家立为意识形态,政教合一而排斥其他学说,而是从政治上确立经学为治国理念。兹以《孝经·圣治章》"天地之性人为贵"一句为例,看经学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如何影响政治实践。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orthodoxy to the politics of the Han Dynasty lies in the value foundation of the politics of the Han Dynasty.The third strategy asked by Emperor Wu of the Han Dynasty, Dong Zhongshu on the day: "Today, different ways, different people, a hundred different sides, the meaning is different, is the death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number of legal changes, do not know what to adhere to."Chen Yu thinks that all the masters of Confucius, who are not in the six arts, must not advance at the same time.Exorcism says extinguish the breath, and then the discipline can be one and the law can be clear, the people know from it. "1 corresponding to this, for the doctor, the only respect for the five scriptures of Dr., and set up a doctorate student student.From then on, the five Classics became the Magna Carta of Han Dynasty politics.But in the Han Dynasty,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were free to spread, and Buddhism could also come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never being oppressed by any means because of Confucianism.The so-called ouster of a hundred schools, only Confucianism, no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fucianism as an ideology, the unity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to reject other doctrines, but from the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of Confucian learning as the idea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phrase "the Nature of Heaven and Earth is precious" as an example to see how Confucian classics, as a concep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fluence politic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分类号】:B8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岳武;;南京国民政府看守所制度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刘希洋;;清代前期地方社会矛盾和社会治理——以徐士林《守皖谳词》为中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3 强舸;;血缘社会与专制国家:古代中国国家起源的一种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刘康磊;;无讼与厌讼之辩[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5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沈明;;前版权时代的智识权属观念和出版制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7 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8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王辉;;试析汉代子女对父母的告发权与诉权[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钱泳宏;;清代夫权的法定与恣意——基于《大清律例》与刑科档案的考察[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张昊;;试论我国现行法律解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胡江天;;浅谈和谐社会的法治与儒学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青连;;清代理藩院司法功能研究——以清代蒙古地区为中心的考察[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5 王扬;;重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复调法治”的新视角[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顺欣;陈健鸿;;中国司法文化递嬗之建筑学观照——以古代衙署和现代法院的立面图像为分析基点[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7 徐宁;;近代女校对江南都市生活影响探微[A];都市文化研究(第11辑)——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马高洁;明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5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权文长;法律与社会控制: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传统及当代启示[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奕;论宋代土地权利的法律调整及保护[D];南昌大学;2010年

9 龙蓉;宋代女性继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黄环宇;清代“赘婚”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维森;天地之性人为贵——一个人文主义的命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张立新;;本体论视域中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以张载、朱熹为代表的分析[J];人民论坛;2012年17期

3 毕世响;;改变气质:教育的工夫[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3期

4 冷静;;浅谈“气质之性”[J];魅力中国;2010年04期

5 张铎;;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年14期

6 王恩来;;天地之性人为贵——孔子的人本思想[J];理论界;2009年02期

7 郑晓江;;象山“实学”探微[J];阳明学刊;2004年00期

8 张金兰;;从“变化气质”谈张载的“成性”观[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9 金银润;;去恶成性及其内在困境——张载的人性论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卢有才;;张载的人性修养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利;;朱熹是“性二元论”者吗?[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唐眉江;“天人合一”的人文意蕴[N];光明日报;2008年

2 洪阳;说“人”道事[N];云南日报;2014年

3 詹勇;抗灾答案,书写始于暴雨之前[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帆;张载哲学体系[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景山;张载气本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霞;张载人性论及其教育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晁爱娟;张载人性论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范新兰;张载性命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卢艳晗;张载哲学工夫论探赜[D];湘潭大学;2008年

6 张应超;张载性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何庆群;朱熹理欲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贺;张载的太和思想[D];辽宁大学;2011年

9 白婧;张载虚气观的天人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白杰;张载双重结构思想及对名教的重建[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6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46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