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中的生态主义伦理精神
本文选题:全球化 + 精神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人类文明最稀缺的价值资源是"精神"与"伦理精神"。当全球性的生态难题开始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当全球化的浪潮甚至思潮妄图主宰生态时代的价值判断,生态主义"伦理精神"的回归成为共同的时代期待。如果说,"精神"的本性是"自由","伦理精神"是超越了个体的道德精神与人格精神而形成的"共同体精神"与"实体精神",那么,生态主义伦理精神则是重要的"伦理生态人"精神、"道德实践人"精神和"人类人"精神。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当今时代,应当构建生态主义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消解"经济中心"与"科技至上"的价值霸权、避免文化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并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在异质文明的生态对话、生态融通与生态合作的基础上促成生态发展,唯有如此,生态主义"伦理精神"才能融入"民族精神",并最终成为"民族精神"。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most scarce value resources of modern human civilization are "spirit" and "ethical spirit". When the global ecological problem begins to challenge the bottom line of human existence, when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and even the trend of thought try to dominate the value judgment of the ecological age, the return of ecologicalism "ethical spirit" becomes the common expectation of the times. If the nature of "spirit" is "freedom" and "ethical spirit" is "community spirit" and "entity spirit" which transcends the moral spirit and personality spirit of individual, then, Eco-ethical spirit is an important spirit of "ethical ecological man", "moral practice human spirit" and "human person" spirit. In the times of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ethicist spirit and national spirit of ecologism, dispel the value hegemony of "economic center"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remacy", avoid the aggressive expansion of cultural colonialism and sublate cultural relativism.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dialogue of heterogeneous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integration and ecological cooperatio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an be promoted. Only in this way, the "ethical spirit" of ecologicalism can be integrated into "national spirit" and eventually become "national spirit".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12CZX066)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现代伦理学诸理论形态研究”(10AZX004) 江苏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江苏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研究”(13ZD005) 2016年度南京林业大学思政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B82-0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梦如;市场秩序与伦理精神[J];现代哲学;2001年02期
2 宋学红,刘晖;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精神及其经验教训[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许捷,米双红,刘德新;论我国管理实践中“人道主义”伦理精神的辩证发展[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吕菊梅;论岗位中的伦理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5 谈际尊;伦理精神的生态理解与生态对话——读《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郭洪博,李春凤;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7 王正平,周治华;小康社会与城市伦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05年02期
8 牛庆燕;;试析“契合”中的历史向度——读《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J];伦理学研究;2006年01期
9 周全德;齐建英;;论中原伦理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创造性转换[J];学习论坛;2006年02期
10 杜灵来;;伦理精神与社会的公平和效率[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桂蓉;;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及其培育[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卫琦;;略论中华传统武德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精神的借鉴意义[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在荣;张传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国桢;陈支平;;闽台家族对炎黄文化的追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爱华;简论科学伦理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2 曹远州;培植公民伦理精神[N];厦门日报;2006年
3 樊浩;和谐伦理的道德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段 文;建设法治经济要从重构市场伦理精神开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广东警官学院 杨经录;和谐社会需要伦理精神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张霄;功利逻辑、伦理精神与社会信任[N];光明日报;2013年
7 陈锦文 汕头市委党校;教育应注意伦理精神培养[N];汕头日报;2008年
8 ;世纪探索:“中国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白永伟 大同日报社;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N];大同日报;2011年
10 卢斌;NGO的伦理精神与公共责任[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炜;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冰;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周玮;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苏洁;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罗彬;企业伦理精神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D];新疆大学;2003年
5 刘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伦理精神及其培育[D];中南大学;2006年
6 朱爽;韦伯经济伦理精神及其当代理性启示[D];新疆大学;2010年
7 万思志;和谐与发展中的伦理精神[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邓纯余;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春梅;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伦理精神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76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7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