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试论“潜规则”行为中的合作与背叛——潜规则行为的心理机制与道德风险

发布时间:2018-05-05 03:20

  本文选题:潜规则 + 合作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话语的模式与内容乃是社会行为的模式与内容的反映和表征;"潜规则"一词的流行,是以潜规则行为大规模存在为基础的。本文基于实事求是的立场,结合对现实利益的博弈分析与道德哲学的批判视角,深入阐明"潜规则"行为中的合作与背叛、道德与利益的复杂关系,深入探究"潜规则"行为背后的利益博弈与心理机制,以期为治理潜规则行为奠定认识论的基础。
[Abstract]:The mode and content of discourse is the refle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ode and content of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popularity of the term "latent rule" is based on the large-scale existence of latent regular behavior. Based on the standpoint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combined with the game analysis of realistic interests and the critical perspective of moral philosophy,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p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peration and betrayal in the behavior of "hidden rules", and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ity and interes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enefit game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behind the "latent rule" behavior in order to lay the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overnance of the latent rule behavior.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分类号】:B8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新建;吕小康;;名实分离的传统秩序观:潜规则盛行的文化心理学基质[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帅萍;;论康德的刑罚目的理论[J];刑法论丛;2011年03期

2 郭玉斌;徐庆君;;谈尚和心理与和谐社会建设[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3 沈超红;揭观德;;“关系”的现实效用内容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4期

4 黄燕;吴婧婧;魏向宇;;泛家族主义视角下中层管理者满意度研究——以潮汕地区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6期

5 白臻贤;;外语教学的主体间性维度[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6 白臻贤;;语言与存在的信仰维度: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外语学刊;2010年05期

7 王升平;;法国小农政治心理生成的政治生态分析——基于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的反思[J];攀登;2012年01期

8 宋一;;新兴工业化国家弘扬时代精神的经验与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宋一;;江泽民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色[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罗家德;王竞;;中国管理之自然系统特质[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王青原;;人文奥运中的和谐意蕴[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金国;彭钊;;以权利制约权力——法治语境下的反腐败[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5 赵书松;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乔时;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关系对顾客参与中的自我服务偏见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青;温州芙蓉古村建筑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科磊;中国农民工个体现代性探索—前因后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红;论我国道德风险行为的制度性因素[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刘子卫;祝锡永;;工程项目中的道德风险研究[J];建筑;2006年24期

3 田娟娟;;后金融危机时代重释道德风险的内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11期

4 张完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道德风险行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5 李莉;“道德风险”的控制与市场道德的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6 潘自勉;道德自律与道德风险[J];哲学动态;1992年01期

7 袁安照;道德风险、公司理论及其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8 郭晔;论财政风险中的道德风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12期

9 钱水土;风险投资运行中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10 洪浩;;华尔街黑洞——道德风险VS制度防范[J];华商;200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彬;;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孙飞;;金融危机中政府注资道德风险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 罗晓汀;这个时代亟需重修诚信[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2 赵庆国;经济伦理: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陈杰人;“变脸专家”的社会伦理基础[N];南方日报;2009年

4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社会诚信需要政府“南门立木”[N];法制日报;2009年

5 ;恪守商业伦理知易行难[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 邹卫国;道德的困境[N];经济观察报;2011年

7 梁江涛;携手“诚信老爹”为道德回归“织网”[N];中国社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德之;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契入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平;政府或有债务中道德风险及其防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晔 ;道德风险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冀军;银行业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刘鑫;存款保险道德风险及定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马洁;“潜规则”的伦理批判[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6 王皓;行政潜规则之伦理反思[D];中南大学;2009年

7 陆劲松;道德起源及其功能的经济博弈维度探求[D];西南大学;2006年

8 熊卫平;网络技术的道德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高晓霞;公共决策的伦理维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敏丽;传统伦理道德的二重性与当代社会价值评判体系[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5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45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d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