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伦理文化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反思
本文选题:家族伦理 + 权威意识 ; 参考:《学术界》2014年02期
【摘要】:本文基于家族伦理文化的"权威意识"与"多元人际互动模式"两大基本概念,探讨家族伦理文化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效率维度"、"公平维度"和"权力维度"的影响,明确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窠臼。由"新权威主义"理论思路出发,有机嫁接"法律权威"与"民众权威",形成权威主体内部理想的民主氛围,既保持竞技体育发展效率,又消除权利壁垒的形成与垄断,防止不公平性矛盾危机演变。
[Abstract]:Based on the two basic concepts of "authority consciousness" and "multi-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mode" of family ethical cul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thical culture on the "efficiency dimension", "fair dimension" and "power dimen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Defin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new authoritarianism", the author organically grafts "legal authority" and "popular authority" to form an ideal democratic atmosphere within the authoritative subject, which not only maintains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competitive sports, but also eliminates the formation and monopoly of right barriers. To prevent unfair conflicts and crises from evolving.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编号:yzc12021) 基于价值链理论对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动态研发战略的研究(项目编号:yzc12021)
【分类号】:G812;B8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青;程林林;王宏江;黄旭;郑宇;彭菲;;转型时期和二元结构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方式的歧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卢元镇;;体育资源拒绝垄断[J];体育博览;1999年02期
3 高升;;我国体育协会内部纠纷的法律救济——以体育仲裁与司法介入的关系为中心[J];体育科学;2009年08期
4 黄彦军;徐凤琴;;我国竞技体育公平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07期
5 卢元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技体育体制特征的反思[J];体育与科学;1989年01期
6 王显荣;;司法介入竞技体育纠纷之基本理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永刚;;体育产业与政府垄断问题研究——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运作模式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2 胡伟;程亚萍;;法社会学视阈下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冯骏杰;刘江南;黄德敏;许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新理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高升;周学荣;陆在春;;我国竞技体育纠纷仲裁机制缺陷与司法审查的介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茅铭晨;;介入与止步——司法权在体育纠纷中的边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6 王正伦;王爱丰;唐永干;陈勇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王健;陈建民;包云;王跃亮;贾萍;;江苏省“后十运时期”运动竞赛体制改革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年02期
8 袁杜娟;;论司法介入内部体育纠纷解决的思考[J];河北法学;2013年07期
9 刘青;;转型时期中国体育管理的发展与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会宗;张瑞林;王晓芳;;体育产业的垄断与竞争问题研究——文献述评、研究意义及研究设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一飞;;关于我国运动员“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考[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平;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许永刚;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程林林;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陈蓓蓓;汶川灾后重建与政府合法性的双轨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吴香芝;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延聪;论行业协会惩戒行为的可诉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冯卫卫;黑龙江省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3 冯海涛;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玉娟;国家队足球赛事价格管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戴智俊;中国优秀运动员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杨逸晨;澳大利亚女篮崛起因素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7 胡洁;强化我国竞技体育公平 竞争的探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8 严永伟;2011年(红双喜·新星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运动员身份证查验和骨龄检测的调研[D];苏州大学;2012年
9 刘孝光;社团自治规范的法源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柴瑜颖;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逸群;;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刍议[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6期
2 秦椿林,张春萍,魏来,石春健,靳厚忠;再论“举国体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孙丽岩;;体育自治组织参与行政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胡旭忠;李金龙;;我国体育仲裁制度“难产”剖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4期
5 韩勇;;体育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郭树理;论司法对体育行会内部纠纷的干预[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孙宁华;经济转型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博弈[J];管理世界;2001年03期
8 吴群芳;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稳定内涵的政治分析[J];教学与研究;1999年02期
9 冯之东;徐志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行业自治中的适用——以中国足协为研究个案[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10 黄世席;;国外司法介入体育争议之综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姜明安;[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怀光;竞技体育纠纷的诉讼救济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雄飞;;《颜氏家训》家庭伦理内涵的现代阐释[J];传承;2008年22期
2 程立涛;苏建勇;;“私德外推即为公德”吗?——兼论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樊浩;中国伦理的概念系统及其文化原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汪文学;;论中国古代人伦中的朋友伦理[J];江汉论坛;2007年12期
5 徐嘉;;近代“伦理启蒙”及其基础性理念[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6 陆自荣;关系和谐:儒家伦理的主要特征[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7 王美华;;中古家训的社会价值分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
8 徐曼;;刘师培与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J];学术论坛;2007年12期
9 麻国庆;;家族化公民社会的基础:家族伦理与延续的纵式社会[J];文化学刊;2008年01期
10 戴斌武;刘师培伦理学思想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范红娟;清明节与孝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孙学君;孝文化与和谐新农村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景林;家族企业的伦理审视——以福建泉州为例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2 刘金标;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伦理意蕴探析[D];吉首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8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4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