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斥或遗继:生态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魅影
本文选题:拒斥 + 遗继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3年06期
【摘要】:生态中心主义高擎拒斥形而上学的大旗,但在其生态伦理的论证与建构中,形而上学的单点思维作为前置性预设仍得以遗继。主要体现在:中心论情结并没有消失,而是以隐性性状得以存续;整体主义的片面张扬却引致了个体价值与权利的放逐与式微;对生态学的过度偏爱却忘记了科学理论座架是个复杂的系统和立体综合的体系。这不仅导致其对形而上学拒斥的"减值",而且自身的合法性也饱受质疑。为此,必须摆脱生态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魅影,跳出线性的理念与思维,为生态伦理的合理性论证与建构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Abstract]:Ecocentrism holds high the banner of rejecting metaphysics, but in the argu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ts ecological ethics, the presupposition of metaphysical thinking as presupposition can still be inherited.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entralism complex does not disappear, but exists as a recessive character; the one-sided publicity of holism leads to the banishment and decline of individual value and right. The excessive preference for ecology forgets that the scientific theory frame is a complex system and a solid synthesis system. This not only led to its metaphysical rejection of the "impairment", and its own legitimacy has been questioned. Therefore, we must get rid of the metaphysical phantom of ecocentrism, jump out of the linear idea and thinking, and provide a more scientific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 demonst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基金】: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12QNZX00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ZX026) 西南大学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SWU1209439)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彭松;;生态伦理对“现代性”道德的超越[J];道德与文明;2010年04期
2 E.温克勒 ,陈一梅;环境伦理学观点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强昌文;;政治协商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雷毅;李小重;;深层生态学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成岗;;理解现代技术问题——基于自然、社会与文化的多重维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臧晴;;性别叙事中的悲剧意识——论《狂人日记》与《金锁记》的疯癫形象[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朱霆;;福柯权力空间理论的建筑学解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蒋毓舒;吴永辉;张仁玲;;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易小芳;李名家;肖尚桃;;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中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10 刘建生;肖丽群;刘晓露;王泽华;;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政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田文利;;论国家伦理是警察伦理存在的正当性基础[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8 刘琅琅;;信息哲学视域下的网络伦理建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张墨研;;疯癫与文明的相互抚慰——李轻松诗歌片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4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立群;人类中心论与生态危机的实质[J];哲学研究;1997年11期
2 ;人道主义,还是自然主义?——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J];哲学研究;1995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文;生态伦理学的价值理念[J];理论研究;2002年05期
2 余谋昌;环境伦理学从分立走向整合[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袁记平;贺碧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中心主义[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陈伟华,杨曦;世界观的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4期
5 罗江峰;;论生态伦理视野中的环境犯罪[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6 蔡守秋;;从独语到对话——由《自然的权利》一书看环境伦理的新视角[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7 赵西方;;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伦理价值观的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朱丹平;;基于深层生态学整体论前提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程秀波;共生与和谐:人类对待自然的基本伦理态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蒋国保;;非人类中心主义对道德共同体范围的拓展[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瑞萍;;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晃三;章明;陈玉惠;;融渗式教学及其在科技伦理教育之应用[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水博;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曹明德;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转变[N];光明日报;2001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杨通进;环境伦理在争论中走向深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苏婕;生态中心论中的伦理学思想及其发展体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杨燕;大自然的价值——罗而斯顿生态伦理思想探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杨志考;水伦理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4 朱亮;生态社会主义者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张晓春;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解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贾大伟;罗宾·阿特弗尔德的生物中心后果主义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福珍;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航;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敏;生态伦理视野中环境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5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5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