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人类基因增强之禁止的伦理剖释

发布时间:2018-05-10 08:13

  本文选题:基因科技 + 优生学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5年03期


【摘要】:被广泛应用于生殖技术的基因科技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更带来了诸多伦理的、道德的难题。基因增强、基因改良本质上是一个优生学的问题,需要通过回溯优生学的历史来阐释对其加以禁止的原因。优生学的支持者认为基因科技介入生殖工程会让人类更完美,但是用基因技术介入人类生殖过程来打造理想的孩子,破坏了原本平等的代际关系,侵害了下一代的自由选择权和平等权利。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学者对此给出了充分的论证。出生是自然的事实,人类的出生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开端,在对待下一代的问题上,先天的完美设计无法完全取代后天的辛苦努力。人类需要从生命的终极价值角度出发,尊重生命的偶然性。
[Abstract]:Genetic technology,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has influenced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nd brought many ethical and moral problems. Gene enhancement and gene improvement is essentially a problem of eugenics, which needs to be traced back to the history of eugenics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its prohibition. Proponents of eugenics believe that genetic technology involved in reproductive engineering will make humans more perfect, but using genetic technology to intervene in the human reproductive process to create an ideal child undermines the original equal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It infringes on the freedom of choice and equal right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Haberma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cholars to give a sufficient demonstration of this. Birth is a natural fact, human birth is an uncontrollable begin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birth of the perfect design can not completely replace the acquired hard work. Human beings need to respect the contingency of lif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ultimate value of life.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蒋功成;;伪科学,坏科学?——优生学所受到的批判及其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5期

2 黄凤祝;;查拉图斯特拉工程与道德的本质——论欧洲基因技术与克隆道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刘俊香;邱仁宗;;哈贝马斯关于基因技术应用的人性论论证[J];医学与哲学;2005年13期

4 邱仁宗;高新生命技术的伦理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5期

5 李文潮;技术伦理与形而上学——试论尤纳斯《责任原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2期

6 卢风;;当代道德难题与伦理学发展愿景[J];学习论坛;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德强;;禁止活体角膜移植的学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伍旭中;;哈耶克文化进化观的哲学困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吴玉荣;互联网的悖论:信息无限与知识有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蔡保兴;;和谐社会与经济秩序的道德伦理之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冰;;课堂中的规训权力运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曲师;;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焦霞;;经验主义政治观与理性主义政治观[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杨磊,黄家镇,魏俊兵;刍议公司民主与财产权的保护——回顾郑百文重组案的若干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高全喜;;休谟的财产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10 何远琼;;示范合同的制度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许娟;;举报成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举报的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5 李国俊;张文喜;;社会危险的技术伦理透视[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明国;;面向技术及其发展的伦理问题研究[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鲁琴;;关于人兽嵌合体技术的伦理审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文博;;关于基因增强这一技术手段的伦理问题争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罗娜;庞雷;田鹏颖;;论后北京奥运时期“科技奥运”理念的困境及其消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常海庆;媒体规模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张丹;我国地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胡继立;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阳阳;辅助生殖技术之伦理反思[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海燕;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伦理的挑战[D];苏州大学;2010年

7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军;福柯主体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董天宇;我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的若干伦理冲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安锡培;关于“优生优育”英译名的问题[J];科技术语研究;2001年02期

2 吉姆·霍尔特 ,朱雅文;优生学之父高尔顿的奇怪科学——评《极端措施:弗朗西斯·高尔顿的邪恶幻想和美好信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06期

3 方宗熙;略谈优生学[J];遗传;1980年03期

4 任本命;弗朗西斯·高尔顿[J];遗传;2005年04期

5 邱仁宗;人类基因组研究和伦理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01期

6 胡明艳;曹南燕;;人类进化的新阶段——浅述关于NBIC会聚技术增强人类的争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6期

7 甘绍平;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哪里?[J];哲学研究;200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竺;为生物技术造福全人类而共同努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与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研讨会上的讲话[J];医学与哲学;2001年05期

2 孙慕义;论医学宽容——兼全球生命伦理是否可能[J];医学与哲学;2002年06期

3 刘虹,孙慕义;论准生命——寻找剖析生命伦理疑难问题的“奥卡姆剃刀”[J];医学与哲学;2003年10期

4 詹石窗;道教生命伦理与现代社会[J];中国哲学史;2003年02期

5 陈水德;道教生命伦理观的现代思考[J];中国宗教;2004年03期

6 于秀丽;;社会生活中的生命伦理体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军;浅析生命科技、生命伦理的人文价值[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程新宇;;生命伦理之争的文化视角——以安乐死和人工流产为例[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3期

9 曾艳;史军;;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的冲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冯超;;世界生命伦理和人权宣言草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詹石窗;;道教生命伦理与现代社会[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璐颖;;儒家生命伦理与当代生命伦理构建[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曹晓清;;青少年生命科学活动中生命伦理观的培养[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4 郝静;;生命科技发展的国际法回应[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崔瑞兰;梁中天;;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人工流产伦理研究的根本宗旨[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宗良;生命伦理的三项任务[N];光明日报;2004年

2 胡庆澧;应建立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N];健康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华凌;“希望中国建立国家级的生命伦理委员会”[N];科技日报;2006年

4 柯斌铮;关注生命伦理[N];健康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邓飞;人文是科学之母[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熊蕾;生命伦理问题的核心是人权[N];南方周末;2004年

7 本报记者 孟小捷;让生命终点少些困惑,多些安宁[N];健康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飞;“虐婴门”击中生命伦理教育软肋[N];健康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余运西;胡庆澧:临终关怀绝不是帮医生“甩包袱”[N];健康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薛冬 通讯员 林志锋;生命伦理的焦点话题[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恒山;彼得·辛格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雨;五年一贯制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伦理观的探索[D];苏州大学;2009年

2 章琼;我国青少年生命伦理教育探析[D];湖北大学;2011年

3 凌燕;现代生命科技对生命伦理的挑战与反思[D];广西大学;2008年

4 姜姗;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郭小飞;佛教生命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张海燕;现代生物技术对生命伦理的挑战[D];苏州大学;2010年

7 马兰;生命伦理原则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楠;老子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9 胡亮;对七年制医学生生命伦理若干问题态度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叶芳;科技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8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68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