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透斯效应:虚拟世界研究的新视角
本文选题:虚拟世界 + 普罗透斯效应 ; 参考:《心理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随着虚拟世界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环境与现实生活的日趋融合,虚拟现实环境对用户的影响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在基于自我呈现的线上互动中,化身特点会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到用户的知觉、态度和行为,即普罗透斯效应(Proteus Effect)。近年来,有研究者围绕着普罗透斯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这一效应的概念、潜在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用户个体和群体水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一定进展,这为国内学者开展虚拟世界中心理现象的探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未来研究中,普罗透斯效应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仍需拓展,研究样本仍需丰富,本土化研究、跨文化研究以及应用研究也有待逐步展开。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world, especially the integr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and real life, the influence of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on users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ers. In the online interaction based on self presentation, the person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ill affect the percep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the us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hat is, the Probus effect (Proteus Effect). In recent years, some researchers have conducted a series of studies around the Probus effect. The concept of the effect,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group level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his has made a study of the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in the virtual world for the domestic scholar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paradigms of the Probus effect still need to be expanded, the research samples are still rich, the localization research, the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need to be gradually expanded.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青少年羞怯的适应能力与干预研究”(13BSH06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C190009) 2013年度山东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GSF11802)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BS2012DX040)的资助
【分类号】:B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江平;张世娟;;角色扮演测评技术用于管理人员选拔的模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1年04期
2 张世娟;冯江平;;角色扮演测评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3期
3 彭凯平;刘钰;曹春梅;张伟;;虚拟社会心理学:现实,探索及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秋平;;基于VRML的图书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开发[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吕群华;侯雯卉;;拖拉机交互式虚拟展示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石弋可;田康生;金宏斌;;基于B/S模式的装备虚拟维修训练与考核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2010年03期
4 张杲;陈兰子;;虚拟现实在太阳能建筑情境教学设计中的探讨[J];华章;2011年16期
5 黄振兴;;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软件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8期
6 靳忠;李横;李萌;张利星;;油库三维电子沙盘的设计与实现[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闫波;杨宝容;;哈尔滨数字文庙的审美特征与文化价值[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秋平;;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丛晓霞;王玉萍;张建强;;基于Solidworks的电除尘器振打装置的设计及虚拟装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方X;王芳;程瑾;;基于VRML的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鼎;;VR技术在地震后文物建筑修复设计中的应用[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李秀芝;韩亮;孙琦;姚楠;;虚拟实验室场景人机交互系统实验设计[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李秀芝;韩亮;孙琦;姚楠;;虚拟实验室场景人机交互系统实验设计[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4 钟宜兴;谢文;叶志红;;激光回波检测装置光学系统设计与实现[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嘉燕;俞鹤伟;;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6 郭天太;江长青;杨晓虎;叶瀚洋;;“虚拟中国计量学院”的开发[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全国仪器仪表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于红敏;曲莹莹;杨蕾;;基于VTree平台的数据手套交互的研究[A];全国首届数字(虚拟)科技馆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毅;体育赛事背景广告曝光参数虚拟预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素军;船舶航行性能虚拟测试系统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3 赵娜;分布式反辐射导弹虚拟仿真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郑颖立;体验式虚拟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姜金贵;火力发电厂事故的应急管理及虚拟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6 吴康新;混凝土高拱坝施工动态仿真与实时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宋海良;集装箱港区作业系统交互式仿真与方案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蒋再男;基于虚拟现实与局部自主的空间机器人遥操作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赵国梁;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虚拟现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克敏;基于虚拟现实的机器人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丽;基于OSG的虚拟化学实验平台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韩文虹;物理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0年
3 常洋;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余国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脏建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籍成章;潍坊科技学院虚拟校园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陈素梅;湄洲岛妈祖祖庙景区虚拟旅游景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丁翠菲;基于Lab VIEW的虚拟实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10年
8 尹卓良;虚拟现实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9 张玮;虚拟现实技术在首饰设计及展示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尹晓燕;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社育,余嘉元;仿真模拟测评技术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2 谷向东,李伟;社会技能的角色扮演测试[J];心理学动态;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裘伟廷;虚拟世界呼唤网络伦理[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王清涛;;网络道德失控的成因、表现及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裘伟廷;;虚拟世界呼唤网络伦理[J];实用无线电;2001年05期
4 何忠国;对虚拟世界中的伦理困境与根源的探讨[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计海庆;;关于虚拟世界扩展的伦理问题——翟振明教授访谈[J];哲学分析;2010年03期
6 夏天成;张益宁;;网络游戏的伦理问题及其规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06期
7 吕耀怀;对虚拟伦理训练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8 黄富峰;赵丽臻;;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道德变化中的作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王前;徐琳琳;;网络伦理视角的自我定位问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谢先江;齐二石;赵新力;;网络信息伦理问题初探[J];图书馆;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许小念 陈科;虚拟世界需要讲道德吗?[N];四川日报;2004年
2 方政军;《网络伦理》提出构建互联网安全需四措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赵建军;虚拟实践与人的主体性困境[N];光明日报;2002年
4 石剑峰;徐贲谈公共话语的伦理[N];东方早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磊;虚拟世界的伦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孟yN;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大壮;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庆国;网络伦理及其哲学反思[D];兰州大学;2008年
5 李风燕;伦理视野中的网络自由[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琼;网络伦理的意蕴及其建构[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许至;从“混沌”到“德化”—虚拟交易市场发展的伦理致思[D];南京大学;2013年
9 宋文磊;微博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苗;当代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7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7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