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作为道德判断的“催化剂”:道德判断中的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
本文选题:情绪 + 道德判断 ; 参考:《心理学探新》2013年06期
【摘要】:在不同领域的道德判断中,情绪可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一种特定情绪对应一种核心评价;一种情绪只影响某一道德领域的判断,不同情绪的影响是特异性的;进化心理学和具身认知对道德判断中存在的评价倾向和特异性效应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索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进一步探讨文化等第三变量对不同情绪与特定领域道德判断的影响。
[Abstract]:In different fields of moral judgment, emotion may act as a catalyst. A particular emotion corresponds to a core evaluation, a kind of emotion only affects the judgment of a certain moral fiel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motions is specific.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physical cognition explain the evaluation tendency and specificity of moral judgment. In the future, we need to explore the inner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evaluation tendency and specificity effect,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and other third variables on different emotions and moral judgment in specific field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SH046) 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2YX04)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宝沛;张雷;;厌恶与道德判断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伯妮;味觉与道德判断:情绪与自我概念的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芳英;工读学校学生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高宁;具身研究中的额外变量控制:批判与实证[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熹瑶;罗跃嘉;;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进行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2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3 黄好;罗禹;冯廷勇;李红;;厌恶加工的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9期
4 阎书昌;;身体洁净与道德[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润生;论道德判断的形式[J];求索;1983年04期
2 白冰河;道德判断的形式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孙晓喜;;作为人学发展环节的休谟道德思想[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卢红;;论中国传统的道德悟性认识[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5 张;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J];道德与文明;1993年05期
6 李伯黍 ,顾海根;道德判断能力测验编制中的几个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5期
7 覃伟合;汉、壮、仫佬、毛南族少年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汪堂家;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9 晏玉荣;;弗洛姆价值判断理论述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视角下的情感与道德判断[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及其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亚丹;张庆林;;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的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纪如曼;;萨特伦理学基本框架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王艳;;伦理学的对象与使命——兼论道德教育的目的[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偏执的布道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2 康秋洁;洗洗手,你会更宽容[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甘绍平;克隆人引发伦理争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钟一苇;“网络红人”的追捧与价值观念的扭曲[N];光明日报;2005年
5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南京师范大学 陈真;美德伦理学的现状与趋势[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D];浙江大学;2009年
3 刘庆华;经济伦理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7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2006年
8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董冰;同一、分立与互补[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康乐;消极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林芳芳;情感卷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欧晓莉;距离远近和关系亲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钟敏锐;受害者可识别性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慧素;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东伟;愤怒、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差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石超;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D];西北大学;2012年
8 权方英;道德伪善:道德判断的内—外团体效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传鹏;情绪与认知在不同道德领域道德判断中的作用[D];湖北大学;2012年
10 肖莉;道德同一性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00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0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