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与《论语》孝道思想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论语》 + 《孝经》 ; 参考:《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采取比较的方法,对《孝经》和《论语》孝道思想的异同及孝道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孝道思想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相通之处表现为:二者都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都认为父母在世时,子女要赡养、敬爱、事之以礼;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安葬、祭祀,慎终追远;都将"事亲"与"事君"联系起来。两者的不同之处,则表现为《孝经》对《论语》孝道思想的扩大和超越。
[Abstract]:By means of comparis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filial pie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filial pie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filial piety. The similarities are as follows: both believe that filial pi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morality, that when parents are alive, their children should support, respect and love, and that after the death of their parents, the children should be buried, sacrificed and pursued with caution; Both will be related to the "affair" and "Ju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e expans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filial piety thought in the Book of filial piet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分类号】:B8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新慧;曾子与《孝经》──儒家孝道理论的历史变迁[J];史学月刊;1996年05期
2 王长坤,陈琪;略论孔子“孝”的思想[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刘春玲;孝文化的熏陶与家庭成员成才的关系[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段江丽;;从家庭伦理到政治伦理——《孝经》在儒家孝道思想史上的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启;《孝经》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娟;孔子孝道思想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霞;;曾子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刘红霞;;近二十年曾子及其学派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9年02期
3 秦铁柱;;论汉人义利观与汉代家庭关系[J];管子学刊;2009年04期
4 王琪;李皓宇;;“孝”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伦理地位——读《论语》有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2期
5 李小丽;;当今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J];传承;2014年03期
6 巩玉凤;周宏伟;;弘扬传统道德 建设现代孝文化[J];理论观察;2007年03期
7 胡馨元;程守梅;;浅谈孔子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04期
8 田浩;;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9 唐静;;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含义的认识[J];环球人文地理;2014年18期
10 晏劲松;鲁德银;;从孝文化谈文化营销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塑造[J];商业时代;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红霞;曾子及其学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俞林波;《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任超;中国农村孝文化传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兴爱;《诗经·邶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玲;中学生孝道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徐向群;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邹清泉;北魏孝子画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5 杨玲;《孝经》学谱[D];四川大学;2006年
6 李福光;曾子孝道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睿瑜;曾子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丽;遗民诗人阎尔梅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铁柱;汉代义利观与社会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瞿郑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孝道精神[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丙辉;孔子孝文化辨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陈壁生;回到历史情境才可能理解经典 也谈“亲亲互隐”问题[J];博览群书;2005年04期
3 朱明勋;《孝经》成书说述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路丙辉;孔子孝义平议[J];道德与文明;2005年02期
5 黄开国;先秦儒家孝论的发展与《孝经》的形成[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6 杨泽波;《孟子》,是不该这样糟蹋的——《孟子》中与所谓腐败案例相关的几个文本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潘剑锋;论孝道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杜振吉;孔子“孝”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管子学刊;1996年03期
9 李文玲;《孝经》为子思撰新考[J];管子学刊;2002年02期
10 张国良,孙德厚;略论孔子的孝亲思想[J];管子学刊;199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作福;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大刚;;谈谈《孝经》的现代价值[J];寻根;2006年04期
2 冯静;;《孝经》的德育价值[J];教学与管理;2008年20期
3 杜娟;;1978年以来《孝经》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03期
4 吴点明;;试析《孝经》的现代意义[J];中国德育;2008年08期
5 史少博;;《孝经》伦理道德蕴涵的现代阐释[J];学术交流;2008年09期
6 史少博;;《孝经》的现代意义阐释[J];兰州学刊;2008年10期
7 马志勇;;浅析《孝经》中“孝”的制度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8 张付东;;晚近广东学者的《孝经》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李沈阳;;论汉代《孝经》学的发展[J];兰州学刊;2012年11期
10 张付东;;民国《孝经》学研究略论[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克良;;《孝经》“孝道”与古代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萍;;读孔子《孝经》后对“孝”的几点思考[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陈志民;;孝道[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舒大刚;;朱熹的《孝经》学论析[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5 许宁;;儒佛孝道之比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罗骧;;文化垄断的形成:以汉魏六朝《论语》、《孝经》传习状况为例[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7 王树声;;孝是作人之本 治国之基[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巧利;;略论中国古代的“孝”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蔡方鹿;;朱熹的孝经学[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志杰;不妨读读《孝经》[N];汉中日报;2007年
2 陈红彦;元刻《孝经》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魏德东;判决书援引《孝经》的积极意义[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张京华;《孝经》:承接伟大的文化传统[N];中华读书报;2014年
5 庾向荣;《孝经》入判决体现法官智慧[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郑文丰;孝文化:用爱敬之心为人与为事[N];贵阳日报;2012年
7 蔡玉霞;今天我们该怎样发扬“孝”的传统[N];烟台日报;2012年
8 李凯;大陆图书,深受岛内读者欢迎[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周桂钿;挖掘传统道德的时代新内涵[N];北京日报;2011年
10 主讲人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张雁 整理 本报记者 颜云霞;百善孝为先,回归教育的本质[N];新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渠延梅;《孝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希文;《孝经》作者考[D];西北大学;2001年
3 杨玲;《孝经》学谱[D];四川大学;2006年
4 刘明月;二十世纪《孝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李启;《孝经》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玉霞;《孝经》的思想及其背景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景雪;清代《孝经》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牛新政;两汉《孝经》编年及其孝道探研[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祯t,
本文编号:1917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1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