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中的价值选择与利益驱动
本文选题:价值-利益相关者 + 价值-利益冲突 ; 参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环境伦理学面临应用困境,在环境伦理-政治博弈与现实环境问题中难以实现其话语影响与价值主张。在环境危机的生产与治理过程中,价值-利益相关各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价值选择与利益冲突;了解这些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利益相关者关系及其动态博弈,既是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客观基础,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依赖,它启示我们应谨慎对待环境激进主义与生态乌托邦,实事求是地制定环境危机治理与防范的重点领域与公共政策。
[Abstract]:Environmental ethics is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application, so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its discourse influence and value proposi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political game and the realistic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crisis, there are complex value choices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the value and interest parties. It i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basis of deep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ut also the path dependence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enlightens us that we should treat environmental radicalism and ecological utopia with caution. Realistically formulate environmental cri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key areas and public policies.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SKN07)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安庆;论德国应用伦理学的风格[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2 戴维·佩珀;张淑兰;;生态乌托邦主义:张力、悖论和矛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2期
3 郁乐;;浅析环境伦理学的话语模式与思维误区——抽象问题意识、宏大叙事与泛道德主义[J];天府新论;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杨金运;;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8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9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10 李丰春;;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60年(1949~2009年)发展历程及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忠朝;;行政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刍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8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百年分合——兼谈“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救中国”[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9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书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技术风险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林鹤;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莹;黑土地文化与萧红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建平;;环境伦理制度化的困境[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2 邓安庆;论德国应用伦理学的风格[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戴维·佩珀;张淑兰;;生态乌托邦主义:张力、悖论和矛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力;;中国传统人居思想中的生态伦理观念[J];求索;2008年06期
2 古璇;;当代中国环境危机难题的破解:走生态消费伦理之路[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王杰;;生态伦理视阈观人类中心主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郁乐;;试论环境危机的支付矩阵与道德风险——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分析[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5 王妍;刘猷桓;;环境伦理内涵指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年01期
6 卢晓玲;;环境危机的生态伦理审视[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3期
7 李艳群;;从生态伦理视角透视当代环境危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8 蔡岩;;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J];学理论;2009年11期
9 王凤珍,乔洪波;环境危机呼唤环境人类中心主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期
10 邝福光;SARS呼唤环境道德[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陈德荣;;冯友兰整体主义社会伦理观雏论[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万劲波;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董克勤 储星;当代环境伦理思想浅议[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3 王大庆;“环境权益”表述社会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红;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群英;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清;论道家哲学的环境伦理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宋夏;人与自然:如何共同进化——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蒋柳萍;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磊;道德因素与国际生态环境治理[D];山东大学;2010年
7 安红卫;全球化背景下重建环境伦理的可能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伦理观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滕兆梅;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10 战平;城市居民回收行为的伦理思考[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8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1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