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斯内在理由概念的认知主义解读
本文选题:规范性 + 行动理由 ; 参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规范性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而行动理由是规范性的典型体现。威廉姆斯相信通过对理由概念的说明可以达到对规范性的本质理解。他以内在理由概念阐明规范性现象是如何借助于人们的行动表现出来的。通常有学者把威廉姆斯的内在理由概念理解为一种休谟式的观点,事实上,通过一种康德式的认知主义解读,在真值满足的条件下和规范性的辩护性意义上,内在理由充分地展示行动理由的规范性。威廉姆斯反对规范性的伦理,但他提倡个人行动的规范性。从内在理由概念出发,他提出了基于第一人称视角反思伦理生活复杂性的深刻洞见。
[Abstract]:Normative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human life, and the reason for action is a typical embodiment of normality. Williams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normative understanding can be achieved by explaining the concept of reason. He explains within the concept of reason how normative phenomena are manifested by people's actions. Some scholars usually interpret Williams' concept of intrinsic reason as a Hume's view. In fact, through a Kantian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tisfying the true value and in the normative defense sense, Internal reasons fully demonstrate the normative nature of the reasons for action. Williams opposes normative ethics, but he advocates the norm of individual action.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internal reasons, he puts forward a profound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ity of ethical life based on the first person perspectiv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鹏忠;道德本质“主体性”评析[J];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2 张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道德本质问题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0年03期
3 杨宗元;;关于道德本质问题的探讨[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5期
4 高荣;;道德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凤美;论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问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熊洁;;关于道德金律三个层面的问题[J];求实;2009年04期
7 李晔;;我为什么应该是道德的——道德的“规范性”要求及其根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郑明哲;;贫乏的道德性——现代性道德的症结与出路[J];浙江学刊;2009年05期
9 张曦;;第二人称观点、规范性与道德可说明性[J];世界哲学;2010年02期
10 熊一新;;论道德与法的本质差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仲武;张素贤;;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性[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王云萍;;道德规范性的证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向玉乔;应用伦理学是应用和创新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7年
2 深圳大学文学院 王晓华;有些人为什么淡漠了羞耻感[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义天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正义之争与马克思的道德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治华;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宗巍;早期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步蓬勃;作为哲学问题的“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志勇;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当代审视[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朱发义;道德的法治价值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21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2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