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阿多诺对流行音乐消费的伦理批判

发布时间:2018-05-23 21:01

  本文选题:阿多诺 + 流行音乐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在错误的生活中不存在正确的生活",这是阿多诺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状况和流行音乐消费不道德性的总结。他提出,音乐是他律性和自律性的统一;音乐的双重性本质在内容和形式上可以表达为精神内涵和感性事物的统一,现代音乐必须具备否定性、理想性和严肃性的精神内涵。然而,虚假繁荣的流行音乐消费完全背离了音乐的精神,剥夺了作曲家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由,阻碍了消费者个性的发展,并使其失去否定性和革命性;扭曲了消费者的幸福观,并使其失去对艺术的尊重。他的观点虽然存在偏颇之处,但是对当前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和音乐伦理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Abstract]:"there is no right life in the wrong life", which is Adorno's summary of capitalist social morality and the unethical consumption of pop music. He proposed that music is the unity of heteronomy and self-discipline, that the dual nature of music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unity of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sensibility in content and form, and that modern music must posses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negativity, ideality and seriousness. However, the false and prosperous consumption of pop music completely deviates from the spirit of music, deprives composers of their autonomy, creativity and freedom,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s' personality, and makes them lose their negativity and revolution. It distorts the consumer's view of happiness and makes it lose respect for art. Although his views are biased, they still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usic ethic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200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音乐伦理观的当代审视”(09YBB292)
【分类号】:B82-0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磊;李建林;魏玲;秦庆昆;王江奇;李慧敏;;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阿多诺·辛普森,李强;论流行音乐(上)[J];视听界;2005年03期

3 王青;;“大众文化”对文化的解构——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新解读[J];齐鲁学刊;2013年02期

4 傅守祥;;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伦理与哲学省思[J];伦理学研究;2007年03期

5 于润洋;对一种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上)──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一书的解读和评论[J];中国音乐学;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乃顺;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6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堂家;;对“进步”概念的哲学重审——兼评建构主义的“进步”观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周宏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J];北方论丛;2012年04期

3 刘洁;魏彦红;;论音乐的审美趣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陈蓓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及其存在论基础[J];河北学刊;2008年05期

5 谢地坤;道德的底限与普世伦理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王雨辰;;论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对启蒙道德的批判[J];江汉论坛;2010年12期

7 谢地坤;从道德的“至善”到道德的“底限”——读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傅守祥;;娱乐正弊的《伪君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于永坤;;解构与重建: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理论目的解读[J];理论探讨;2008年06期

10 鲁路;;阿多诺非同一性观念对统治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地坤;道德的底限与普世伦理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张典;;阿多诺论述康德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T.W.阿多诺,谢地坤;什么是道德[J];世界哲学;2003年06期

4 谢地坤;从道德的“至善”到道德的“底限”——读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马元龙;;萨德与康德:伦理学的新境域[J];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6 曹卫东;从“公私分明”到“大公无私”[J];读书;1998年06期

7 吴琼;;康德同萨德:拉康的绝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王国豫;;从技术启蒙到技术伦理学的构建[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9 保罗·布拉克莱奇;王今一;;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反资本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乃顺;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晓庆;启蒙精神的堕落与救赎[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6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26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9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