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代中国道德意识的文化意蕴及其新语境

发布时间:2018-05-31 06:59

  本文选题:文化 + 道德意识 ; 参考:《理论导刊》2015年11期


【摘要】:道德作为实践理性,其诉求涉及复杂的社会目标和多重文化因素。道德意识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影响当代中国道德意识的文化因素来自于不同的文化源头:有在日常生活层面仍具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有起自西方现代性的外来文化;也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内生性的价值诉求。这三种类型的文化共时性并存且处于矛盾冲突与渗透交融的过程中。各个民族、国家道德意识间的差异和矛盾在全球化的场景中以一种更加突出的方式存在。现代性价值诉求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仍将是全球化中普遍道德意识的基础。作为文化价值观念的道德意识内在地具有"一"与"多"的二重性矛盾,在全球化时代,以更加醒目的方式表现出来。
[Abstract]:As practical reason, morality demands complicated social goals and multi-cultural factors. There is a very close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e. The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of contemporary China com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sourc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still has influence in daily life, the foreign culture originating from the western modernity; Also has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transformation in the endogenous value demand. These three types of culture co-exist and are in the process of conflict and infiltration. The differences and contradictions among nations and nations'moral consciousness exist in a more prominent wa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value demand of modernity will still be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al moral consciousness in globalization for a long time in the future. As a cultural value,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has the contradiction of "one" and "many", which is manifested in a more eye-catching wa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怀光;李想;;论文化软实力形成发展的全球化依据[J];理论导刊;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杨雪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9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吕金薇;中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鸷远;;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困境及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2 郭群;;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与异化——论查建英的《到美国去!到美国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刘怀光;生态文明与人类世界观的转变[J];理论探讨;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航;道德意识[J];世界哲学;2004年06期

2 宣文;;创作自由与文艺家的道德意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1期

3 史可扬;;浅议电视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建设[J];中国电视;2009年01期

4 ;文学与道德[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2期

5 曹增渝;阐扬与探索:农村小说中道德意识的分化[J];中州学刊;1988年01期

6 周积泉;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意识的构成[J];文史哲;1988年06期

7 卢彪;善:科学道德意识进化的核心[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张雄;进步的道德意识是人类的宝贵资源[J];理论与当代;1997年05期

9 徐晓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德意识[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李萍;他律、自律与“诚”——从日本人的道德意识说起[J];学海;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大春;;他人与道德意识[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吴新兰;;日语寒暄语中的道德意识[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3 郭世娟;;多种渠道培养道德意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冯银友;;小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问题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赵红勋;;浅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梁班明;梁仕英;;新时期教师须具备的几点意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马素贞;;论公民的道德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风;探索增强全民道德意识的途径[N];安徽日报;2001年

2 人民日报评论部 陈家兴;“义举”何以受阻于“理性考量”[N];文汇报;2011年

3 籍晋存 同煤集团电视台;浅议电视的道德意识与道德建设[N];大同日报;2011年

4 鹏玉;市民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道德意识的强化[N];承德日报;2009年

5 罗田三里畈小学 涂远清;浅谈“荣辱观”与小学生道德意识素质的培养[N];黄冈日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重提批判小生产意识[N];中国财经报;2001年

7 吴彬;学生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徐阳;浅谈企业的环境道德意识[N];中国企业报;2004年

9 张桂福;鄂前旗:“四大载体”推进全民精神健康工程[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10 张建荣邋叶青 丁雪侠 吴振国;泰兴开展企业“四项教育”活动[N];泰州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宽;当前中国企业管理者道德意识现状审视与建构[D];西北大学;2013年

2 孙立元;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国栋;网络社会中道德意识研究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4 史宝中;依法治国背景下青少年道德意识现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珍然;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意识培育实践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松田佳奈;中日大学生道德意识及群体规范认知对其行为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58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58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