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技术人性化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18-06-03 03:14

  本文选题:技术 + 人性化 ; 参考:《中州学刊》2014年12期


【摘要】:技术与人性的内在关联源于人性的内在结构和矛盾。人既是动物性的存在,受到自然法则的支配,表现出"物性";人又是精神性的存在,是自由的意志选择,表现出"神性"。人通过技术建构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人的二重性。技术是人性内在矛盾的延伸与外化,与人性的悖论具有同源性。技术人性化的内涵包括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提供足够多的闲暇,创造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增进人的技能和成就感,改进机器的操作设计技术,促进社会交往,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水平等。要实现技术人性化,就必须实现产业规划的人性化、技术设计的人性化、技术创新的人性化、技术管理的人性化及劳动过程的艺术化。
[Abstract]: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human nature originates from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contradiction of human nature. Man is not only the existence of animal, but also the existence of spirit, which is the choice of free will 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divinity. People construct their ideal way of life through technology, reflecting the duality of human beings. Technology is the extension and externalization of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has the same origin with the paradox of human nature. The humanization of technology includes satisfying the basic living needs of human beings, providing enough leisure time, creating suitable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enhancing people's skills and sense of achievement, 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of machine operation and design, and promoting social communication.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 spiritual life, etc.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umanization of technology, we must realize the humanization of industrial planning, the human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design, the human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human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and the artistry of labor process.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海明;人性是什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戴茂堂;人性的结构与伦理学的诞生[J];哲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玲;;论迟子建作品童年母题中的人性刻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朱丽翔;;论市场与道德场之主体同构[J];科技和产业;2008年06期

3 茹秀华;;越是人性的越是世界的[J];电影文学;2011年16期

4 高红雨;王文燕;;论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表现模式[J];电影文学;2012年13期

5 任艳;;群体·个体——中国电影中的“人性”观[J];电影评介;2009年04期

6 徐娜;;浅析道德教育与人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8期

7 李从兴;;和谐社会,我们该如何面对爱情——《非诚勿扰》的爱情解读[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1期

8 杨娟;人性观的演进对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秦桂秀;李民胜;吴伟强;陆焯平;;广西专科大学生性健康认知状况调查的人性分析[J];高教论坛;2006年02期

10 黄秀华;;管理科学发展中的人性障碍——后金融危机下的管理危机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涛;肖平;;人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英;传统儒家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蒙冰峰;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D];浙江大学;2009年

7 高春海;荀子人际关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郭荣君;先秦儒道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柳;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及其当代人格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于珊珊;需要理论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瓮文允;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及局限[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海梅;韩非子人性思想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何海丽;论道德自由[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卢琳;九七香港的影像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覃寿蒙;先秦法家人性论的经济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敏;从实践哲学到后实践哲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荣美;;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2 柳步才;论技术创新的制度条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陈其荣;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J];哲学动态;2000年03期

4 白小红;国外企业技术创新的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冯所亮;海南企业亟待技术创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吴孟铎,顾培亮;论企业的技术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王明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王旭章;略论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罗宗全;技术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于忠阳;论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自组织[J];现代哲学;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孔来;亓庆亮;王琳娜;;对技术创新与其他相关概念关系问题的认识[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姜正权;;企业科学发展模式初探——略论技术创新与技术路线图[A];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强;;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技术创新[A];贵州省第五届科技创新论坛文集[C];2009年

4 焦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李福苟;;坚持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刘艳龙;;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姚禄仕;王薇薇;;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分析与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凤敏;娄克建;;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9年

9 路甬祥;;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大会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10 赵海民;李建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系统整合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中;塑编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IT经济研究所 史一哲;如何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创新[N];中国电子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舒晴;我国高新区技术创新有了硬指标[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朱森第;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5 孙金华;化工企业信息化与技术创新[N];中国工业报;2003年

6 金文;技术创新怎么“创”[N];中国化工报;2000年

7 柳永祥;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N];中国航空报;2002年

8 {勗谄,

本文编号:197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71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