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现代政治的困境及其“救赎”——析韦伯的政治家“责任伦理”思想

发布时间:2018-06-07 04:23

  本文选题:现代政治 + 困境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3年02期


【摘要】:在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理论中,主权、官僚制和形式合法性是现代国家的三要素,其核心精神是理性化,构成了现代政治区别于传统政治的主要特征。但是现代政治并没有消解其内在困境,其内在悖论失衡的表征是形式合法性的政治载体即官僚体制不可避免地占据了政治生活的强势地位,从而形成了现代政治三重可能的缺失:官僚制对于个人自由的压制、民主监督的不可能和官僚权力膨胀与责任缺失导致的效率低下。根据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梳理出韦伯将现代政治"救赎"的希望寄予具有克里斯玛权威并负有责任伦理的政治家,从而使现代政治取得新的平衡。
[Abstract]:In Weber's theory of political sociology, sovereignty, bureaucracy and formal legitimacy are the three elements of modern state, the core spirit of which is rationalized, which constitut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politic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politics. However, modern politics has not resolved its internal predicament, and its inherent paradoxical imbalance is the political carrier of formal legitimacy, that is, bureaucracy inevitably occupies a strong position in political life. Thus the triple possibility of modern politics is lacking: the suppression of individual freedom by bureaucracy, the impossibility of democratic supervision, and the inefficiency caused by the expansion of bureaucratic power and the absence of responsibility. Accord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we can sort out the hope that Weber placed the hope of "redemption" of modern politics on the statesmen with Christa authority and responsible ethics, so that modern politics can achieve a new balance.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分类号】:B82-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海龙,岳志勇;权力政治与责任伦理——马克思·韦伯论政治和道德的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宋贻强,杜月秋;司法职业共同体界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刘力;;论民主的内涵与原则[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崔金云;;合法性与政府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5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杨文革;;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7 朱林,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9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10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岗峰;;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悦;;国家治理体系中执政党合法性探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秀香;;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反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杨建华;;从马克思到卢曼: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及启示[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董石桃;;行政哲学视域中的政府诚信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旭东;;试论现代国家构建背景下的公安机关制度能力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韩水法;;什么是政治哲学?[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岗峰;;西方和谐社会思想的合理因素[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世界;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沈长霞;现阶段我国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关系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柯遵科;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观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刘佩韦;论法律评价[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姚忠;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行政决策伦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闫景明;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有效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李佃亮;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9 胡晶君;国立中山大学学校管理探析(1924-1931)[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江乃兵;罗莎·卢森堡的民主观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睿;;儒家义利观的当代困境及其反思[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2 张旭芳;郭现军;;孝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困境及出路[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马棉;;浅析网络伦理的困境与构建[J];学理论;2011年22期

4 刘继同;张东奇;;中国医改实践的生命伦理学困境与中国结构主义伦理学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乔世东;;风险社会与政治伦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余世存;;当代中国的价值困境[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3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崔卫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性[N];南方周末;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丽娜;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畅;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湘潭大学;2008年

3 潘磊;工程职业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9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89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