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伦理转型:从身份伦理到契约伦理

发布时间:2018-06-21 12:02

  本文选题:契约论 + 正义观念 ; 参考:《哲学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正资本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伦理道德也随之经历了从身份伦理到契约伦理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根本特点是:前市场社会注重共同体的利益,主要强调成员对"身份"的依赖,市场社会则注重个人的权利以及"契约"自由。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
[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of positive capital, the human society has undergone earth-shaking changes, and ethics has also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identity ethics to contract ethic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hange are: the former market societ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mainly emphasizes the members' dependence on "identity", while the market society pays attention to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s and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As Engels put it, "only those who are free to control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哲学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研究”(编号12&ZD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金;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郑敏;;马克思与萨特异化理论之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华华;;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磨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余在海;张传开;;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5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10 杨秀香;李辉;;社会和谐对公共文明的诉求——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视角[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夏兰英;良知不存,法将焉附[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7 赵亚男;法律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翰雪;贺琳;;西方契约论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10期

2 李风华;;基于协议的道德:高西尔的契约论述评[J];哲学动态;2006年02期

3 袁立国;;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契约论传统[J];江汉论坛;2014年01期

4 陈德中;;规范空间的逻辑与契约论的局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董良;;道德契约论的“启发”——从高蒂耶的“约束性最大化”谈起[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6 J.博特莱特,张敦敏;企业契约论[J];哲学译丛;1997年01期

7 陈真;斯坎伦的非自利契约论述评[J];世界哲学;2005年04期

8 王铭,春芳;荀子政治思想中的“契约论”色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王岩;契约理念: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兼论全球化时代的契约文明[J];哲学研究;2004年04期

10 郭凤;;西欧封建时代的契约理论探析[J];才智;2010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叶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法本质的契约论[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仲云;法的契约论与法治国家[N];法制日报;2004年

2 马冬玲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社会契约与性契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林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休谟的断头台”:因何向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蒲勇健;黑社会的经济学分析[N];东方早报;2009年

5 杨澜洁;探索政治哲学的深层意义[N];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张丽艳;恰当的规则产生公正的秩序[N];学习时报;2005年

7 蔺翠牌;说“税收之债”乃“契约之债”[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立深;公法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论[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锡伟;契约真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屠世超;契约视角下的行业自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任俊;制度辩护:问题和进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税收契约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健潇;契约论方法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唐松;唯物史观视角下的西方契约论思想[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军;西方契约论方法初探[D];延边大学;2010年

5 任俊;契约论辩护道德原则的两种路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路利娜;契约方法论及其中国意义[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鑫;公司契约论的价值及其实现[D];宁波大学;2008年

8 侯超;伽桑狄三重契约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9 徐宝来;现代政府的契约规则和契约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能;西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困境与出路[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8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48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