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忠德嬗变之管窥——以东魏、北齐为例
本文选题:魏晋南北朝 + 忠德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肇始于先秦、初步完型于汉代的忠德在汉末至隋唐的三百余年中,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但作为三纲之首的忠德,在乱世道德废弛中并没有因此而湮没,反而在王朝更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弘扬。东魏、北齐作为魏晋南北朝中后期的短命王朝,其忠德状态和内涵变化比较有代表性地揭示出忠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嬗变轨迹。
[Abstract]:Zhongde,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pre-Qin Dynasty and initially shaped in the Han Dynasty, was severely challenged and challenged in the more than 300 years from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But as the first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Zhongde did not annihilate in the turbulent times. Instead, it w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nd carried forward in the change of dynasties. Eastern Wei, Northern Qi, as a short-lived dynast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Wei, Jin,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ts state of loyalty and changes of its connotation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Zhongde in the period of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人伦观的价值合理性及其现代审视研究”(13BZX071)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忠德之演变”(YJSCX2013-036HLJU)
【分类号】:K2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忠龙;;简论忠德的历史演变[J];道德与文明;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端本;;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外贸考略[J];开放时代;1985年02期
2 章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蝗灾述论[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薛钟英;我国古代书籍贸易事业历史初探(汉至南北朝时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4 李阳;十五年来魏晋南北朝商业史研究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1996年06期
5 牟发松;;南北朝交聘中所见南北文化关系略论[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996年00期
6 侯旭东;论南北朝时期造像风气产生的原因[J];文史哲;1997年05期
7 邵莹;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业”的基本涵义[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8 罗素珍;;语气词“邪(耶)”在南北朝的发展[J];文教资料;2007年07期
9 张承宗;;两晋南北朝列女事迹考[J];阅江学刊;2011年01期
10 黄厚生,杨增波;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州区划及沿革[J];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北村一仁;;南北朝时期的“荒”[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卫婷;;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地志略述(摘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河上麻由子;;佛教与朝贡的关系——以南北朝时期为中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房奕;;高句丽向北魏遣使与相互关系的变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5 程有为;;南北朝人才思想略谈[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王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场体系和多样化的市场类型[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启汉;;孝文迁都与洛阳复兴述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读者·作者·编者[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晋文;;浅谈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传播及影响[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文华;李巨澜;;六朝时期沿淮两岸的军事重镇及其攻守形势[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传印;南北朝时期的谱学与政治[N];光明日报;2002年
2 陈红彦;宋刻孤本《忘忧清乐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张菲娜;华夏文明的“衣冠之治”[N];中国审计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胡久顺 李细万 曹德莉;韩愈及其“昌黎经此”[N];郴州日报;2006年
5 南志明;晋代通渭境内的鲜卑部落[N];民主协商报;2006年
6 王进;龙飞凤舞龙兴城[N];山西日报;2003年
7 肖振才;典当起源于南朝寺院[N];南京日报;2011年
8 陈之靖;燕熙城之谜[N];山西日报;2004年
9 王勇;闻鸡起舞的刘琨以茶解“溃闷”[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10 何松;兼收并蓄 美轮美奂[N];中国矿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尹建东;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连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生态环境下的居民生活[D];南开大学;2013年
5 吴海燕;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6 杨坚;《齐民要术》中农产品加工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王亚利;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刘成栋;北齐社会与士人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田雪;《颜氏家训》中的士族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伟;南北朝时期聘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赫飞;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太子监国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虹;试论南北朝时儒释道的走向[D];山西大学;2006年
4 张捷;南北朝“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继宪;南北朝自然灾害统计与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王翠;南北朝丧葬典礼考[D];浙江大学;2009年
7 秦红卫;南北朝时期中西陆路贸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武剑青;南北朝遣使巡行制度探讨[D];郑州大学;2006年
9 强国伟;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行”[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50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5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