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耻感伦理的涵义、属性与问题域

发布时间:2018-06-24 16:49

  本文选题:耻感 + 耻感伦理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厘清耻感的内在含量,旨在为耻感伦理研究提供一个基准,并使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认知上的价值与意义。耻感伦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面对耻感现象所涉及的应然性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诉求。在伦理学视域下,耻感伦理既是底线伦理,也是德性伦理,还是公域伦理和私域伦理。对耻感伦理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概念范畴的学术探讨,必须围绕"什么是耻感伦理、怎样建设耻感伦理"的主题,对社会转型下耻感伦理的现代境遇、主要内容、道德人格的重塑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Abstract]:The purpose of clarifying the inherent content of shame sense is to provide a benchmark for the ethical research of shame feeling and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theoretical system have cognitiv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Shame ethics is the moral criterion and value demand that people should face the sham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ethics, the sense of shame ethics is not only the bottom line ethics, but also the virtue ethics, the public domain ethics and the private domain ethics. The study of shame ethics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f concept category, but also focus on the theme of "what is shame ethics and how to build shame ethics",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modern situation of shame ethics under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remoulding of moral personality and other issues are further discussed.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社会转型下的耻感伦理研究”(13YJA710058)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转型下耻感伦理的现代境遇及其建设”(13MLZX004BY)
【分类号】:B82-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怀宏;;底线伦理的概念、含义与方法[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2 杨英;;1985~2011年我国学生羞耻感研究述评——基于CNKI文献的统计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8期

3 高兆明;;耻感与存在[J];伦理学研究;2006年03期

4 吴潜涛;杨峻岭;;论耻感的基本涵义、本质属性及其主要特征[J];哲学研究;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运春;;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艳霞;李立家;;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8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爱芝;;论羞耻感的当代道德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樊浩;;耻感与道德体系[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3 李海;;论耻感与自律[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4 黄琪洪妹;;日本女大学生羞耻观之分析——以京都女子大学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杨峻岭;任凤彩;;对几个与耻感相近、相关概念的厘定与辨析[J];河北学刊;2010年03期

6 黄春平;马海燕;;试论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价值及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磊;;羞耻感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研究述评[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郑信军;孙洲;缪芙蓉;;道德情感的研究趋向:从分立到整合[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9 谢波,钱铭怡;中国大学生羞耻和内疚之现象学差异[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10 田海平;;耻感难题与荣辱的初始条件[J];学术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辉;羞耻感的理论问题及其德育价值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长敏;中学生社会自我、学业自我、羞耻感及其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晶;羞耻感教育模式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琛琛;小学儿童羞耻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及羞耻情绪对其合作行为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5 樊艳芳;论青少年耻感缺失及教育对策[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海;;论“行为事实属性”是一个错误概念——兼论王海明的伦理规范推导公式的失误[J];伦理学研究;2007年04期

2 赵金义;;略论科学的道德和道德的科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3 荆品娥;;论理想的属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章越松;;执政伦理的属性、主旨与基本论域[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5 王景荣,宇杰;市场经济与人性整合[J];社会科学论坛;1998年Z1期

6 李晓英;;个体性:先秦思想界对“德”之诠释[J];中州学刊;2008年06期

7 马志政;环境的范畴属性、作用及其优化新探[J];广东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8 车洪波;需要与满足需要的统一──价值的哲学本质之我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江天健;论中华民族礼仪的属性和审美特征[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孙英;;品德概念新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曾建平;;关于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建设的几个问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唐华;;基因技术的人类应用及伦理基础探讨[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心春;信息的发展与物质演化[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2 熙照 陈凤利;法制背后的人性[N];吉林日报;2004年

3 卢世林;从道德的本原看德育的本质[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广义;自然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畅;技术伦理评估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2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62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2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