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赫尔巴特的伦理学思想体系

发布时间:2018-07-23 17:28
【摘要】: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名伦理学家。但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思想,对于其伦理学思想研究甚少。从善与意志、伦理品评、道德性格、五道念、训育等方面,试图勾勒赫尔巴特的伦理学思想体系,这不仅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赫氏教育目的和道德教育提供参照,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西方伦理学思想的研究。
[Abstract]:Herbart is a famous German educator, philosopher, and a ethiciis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ut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s Herbart's pedagogical thought for a long time, and little research on his ethics. From the aspects of good and will, ethical evaluation, moral character, five thoughts, and training, the author tries to outline the Herbart's nature. The system of Neo Confucianism not only provides us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irsch's educational purpose and moral education, but also further enriches the research of western ethical idea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B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红惠;;实践哲学视域中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2 田汉族;卢曲元;谢少华;李克勤;;人类创造认识论与教育创造人才论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伟;;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简述[J];沧桑;2010年06期

2 汤广全;;刍议教育学的哲学倾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沈壮海;;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2期

4 洪明;余文森;;国外有效教学思想流派探析——基于国外著名教育家教学思想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彭正梅;;理性的狡计:德国教育学发展中的五次危机及其因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陈佑清;;符号学习与经验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关联与互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洪燕琴;;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8 崔岐恩;钱海娟;陈小萍;;建构主义:新课程改革的灵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静;;论影视作品案例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10 孟树霞;;谈赫尔巴特的兴趣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鲍同梅;教师自主:一种审视教师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元涛;中国教育研究发展空间的再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罗德红;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健;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慧敏;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辉;基于公平、公益之中小学公共秩序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苏莹;高中思政课师生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国徽;“教师批评权”的实现困境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易招娣;教师惩戒权法律问题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7 鲍聪;共生性师生关系——对师生关系的一种阐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志萍;1914-2000年的“教育概论”教科书[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可智;对新时期中学德育改革的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庆生;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学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敏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创造认识论[J];长白学刊;1996年05期

2 卢曲元;田汉族;涂光辉;;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创造与交往——兼评几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卢曲元;田汉族;谢少华;;论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概念及其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4 陈金全;;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法治论解读[J];法学家;2005年03期

5 胡敏中;创造认识论导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6 刘良华;;教育哲学的期待[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同满宏;罗川山;;论创造是认识的最高本质[J];东岳论丛;1988年03期

8 王坤庆;;论现代教育哲学体系的改造与重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9 王维国,刘宝东;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评述[J];教学与研究;2001年12期

10 刘铁芳;;自我认识的回归与教育之哲学本性的重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辉;创新实践的认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双喜;;透视职业道德“德知”与“德行”的关联[J];教育与职业;200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肖朗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杜威、涂尔干和康德“变”民国德育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本文编号:2140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40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