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德性论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差别
[Abstract]:Since the Homer era, the moral tradition of ancient Greek society has been to focus on virtue. 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long tradition. Aristotle, as an interpreter of the classic of ethical virtue system, provides the resources which can be borrowed directly for the contemporary moral ethics scheme. The characteristic of Aristotle's theory of virtue is that he tries to find and maintain balance between reason and experience, reason and desire, ideal and reality, soul and body, individual and whole. Compared with Socrates and Plato, this principle of "middle way" balance enables it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e of human virtue more truthfully, and thus gets more recognition in the revival movement of contemporary virtue ethics.
【作者单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期刊社;
【分类号】:B502.23;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菊;;幸福论与德性论——古希腊价值哲学之辨[J];青年文学家;2009年16期
2 陈来;;冯契德性思想简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肖会舜;;从德性的自然到德性的自由——基于亚里士多德德性概念的一种考察[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成海鹰;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何以可能——对麦金太尔德性论的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石少虎;;对苏格拉底德性论的四重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6 R. 施贝曼,甘绍平;哲学的伦理学是什么?[J];世界哲学;2005年02期
7 张莉;陈爱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浅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颜青山;;关于儒家的死亡德性论——“大哉死乎”与“顺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朱耀平;;众善相争 德性为上——亚里士多德“德性至上论”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的复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岩;;“以欲解性,以恶解欲”:由天道及人道——论荀子反诸“性善”而合乎德性的“性恶论”[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平源;;儒家德性论源起考——以先秦“德”义变迁为考察对象[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2 孔润年;;改革开放30年与价值论伦理学的发展[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邓安庆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品质与德行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光行;柏拉图杂篇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陈晓川;面向恶而实现的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3 修建军;儒家“和心”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戚陈炯;认知辩护—从内外之争走向集体辩护[D];浙江大学;2011年
6 尹怀斌;论康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思想[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睿;康德尊严学说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黄艳;孔子生命教育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朱莉亚·安娜斯的德性观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黎松;康德德性论[D];西南大学;2013年
3 时洪宇;康德视野下的德性论[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淑珍;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中庸思想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涛;《论语》中天德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陈玲;孔子人学思想探微[D];四川大学;2006年
8 金鑫;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德性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江浩;论休谟正义理论中的许诺问题[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元元;论塑造理想人格的认识论途径和手段[D];东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29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2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