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圣人与道德运气

发布时间:2018-09-13 16:33
【摘要】:当代哲学家提出"道德运气"(moral luck)的说法①[1]ch2[2]ch3使得"我们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争论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如果我们的行为会受到运气的影响,则我们还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如果道德运气会影响行为的评价,则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似乎也有运气的成分,然而如果我们说"圣人是靠运气",这显然和我们一般的道德常识或传统的道德理论有所抵触。道德运气的概念是否因此破坏道德责任的基础,道德圣人作为一个道德理想是否因此失去意义。
[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philosopher's idea of "moral luck" (moral luck) 1 [1] ch2 [2] ch3 has made the debate about "whether w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our actions" a hot topic, because if our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luck, Are we still responsible for our actions? If moral luck affects the evaluation of behavior, it seems that there is a element of luck in whether a person can become a moral person. However, if we say "saints by luck", this obviously contradicts our general moral common sense or traditional moral theory. Whether the concept of moral luck destroy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whether moral sage as a moral ideal is therefore meaningless.
【作者单位】: 台湾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华;儒家道德理想设计与社会道德实践的悖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2 M.奥克肖特,冯克利;巴别塔[J];天涯;2004年05期

3 吴长春,穆丹萍;浅议道德的历史性及网络时代道德与人的发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王向清;余华;;冯契的道德理想学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贾艳莉;;知识性职业的行为道德理想[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0期

6 朱林;道德理想再辨——兼与刘伟同志商榷[J];东岳论丛;1986年03期

7 李绍基;;谈人生观和道德理想[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8 马家骧;;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统一性及其启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张长明;柳祥美;;内外兼修:“经济人”的完善与超越之路[J];湖湘论坛;2008年01期

10 钱梦旦;;从亚氏美德伦理学看“好的生活”的追求与实现[J];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探析及其当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玮;;亚里士多德与当代美德伦理学[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史降云;;《老子河上公注》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梁晓杰;;农民教育布尔乔亚——卢梭与农民的现代道德主体性[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瑞芳;;道德、理想和爱国主义[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张励民;;孔孟“四德”一体论[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东方朔;;善何以可能——论荀子的“性恶”理论[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苗春德;申淑琴;;程颢、程颐道德教育思想浅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周德昌;;王守仁德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卫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性[N];南方周末;2004年

2 顾伯冲;优秀是一种习惯[N];解放军报;2007年

3 ;伦理学:在于创造幸福本身[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邓安庆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守国之度 在饰四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侯惠勤;“八荣八耻”的伦理价值[N];人民日报;2006年

6 任继愈;谈谈孝道[N];人民日报;2007年

7 龚群;当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1年

8 刘毓华 张如松;老子思想与建立和谐社会[N];西部时报;2005年

9 王海明;为什么公正的道德价值比仁爱宽恕无私更重要[N];学习时报;2007年

10 王钧林;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红;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良安;为了幸福[D];复旦大学;2007年

3 沈国琴;道德与幸福[D];浙江大学;2010年

4 蒋龙祥;道德的空间与政治的属性[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6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8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艳秀;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明艳;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振;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德观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艾娣;论麦金太尔的德性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钟婧;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及其现代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凌;论运气与道德责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杨淑英;麦金泰尔德性思想的现代性批判之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彦斌;追寻美德[D];西北大学;2009年

8 刘律律;亚里士多德自制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智超;美德与规范—亚里士多德正义观的两个维度[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10 于阿专;亚里士多德友爱观探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41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41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b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