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先秦儒家行政伦理的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8-10-09 18:47
【摘要】:先秦儒家行政伦理学思想对我国当代行政管理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滋养作用。从修身正己、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等三个方面予以梳理,以期更加明朗地勾勒出先秦儒家伦理的当代资政价值。
[Abstract]:Pre-Qin Confucian thought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has a nourishing effect on contemporary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in China. In order to outlin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onfucian ethics in pre-Qin Dynasty, it is combed from three aspects: self-cultivation, political virtue and people-oriented.
【作者单位】: 中共晋城市委党校;
【分类号】:B82-0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郭梅;赵黎;;孔子的为师之道对现代教师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乔燕冰;;从《论语》看孔子的悲剧意识及其超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袁传璋;;子夏教衍西河地域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徐良;李慕蓉;;论“孔颜乐处”中的安贫乐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郄普;;略论孔子的性命之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张轶;;神圣的礼器比喻——以“瑚琏”意象为起点浅析孔子的礼仪观与祭祀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李萌;;《论语》中的德育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9 刘卫华;;论中国古代求诸于内的“和心”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李义敏;;杨伯峻《论语译注》商榷一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琪;于晓南;;我国古代观叶植物文化探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罗江文;;从《论语》等先秦典籍看儒家诚信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斐;;民主与法制——《管子》舆论思想评述[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6 孙尊章;徐凌;;“不以其道得之”再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亚利;;“无友不如己者”辨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8 赵克平;;儒家教育伦理体系及其当代价值[A];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全国“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刘顺;;“雅言”与政教[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国文论的常与变[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5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6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浩;《医心方》体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隋慧诚;孔子的育人艺术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巴永贵;中西方大学校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高乐恩;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价值[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赵晓芳;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渊源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莉莉;从孔子教育思想思考现在的语文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永生;先秦儒家价值观探析[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陈川雄;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J];孔子研究;2001年05期

3 叶金宝;先秦儒家主体性的高扬与失落[J];学术研究;2001年08期

4 贾沛若;先秦儒家文化及其道德规范的发展历程[J];文史杂志;2001年03期

5 施炎平;先秦儒家智慧观念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马粼;浅议先秦儒家孝道观与厚葬陋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朱人求;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研究述评[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李广辉,余小满;试论先秦儒家的犯罪学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张慧;试论先秦儒家的礼乐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10 马育良;先秦儒家性情论及其相关理念的现代抉发[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迎华;先秦儒家生死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8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60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60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0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