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的道德基础理论解读及其意义
[Abstract]:The basic theory of morality includes the theory of "preliminary draft" of innate moral mind, the theory of "revision" of acquired cultural learning, the theory of intuition of moral judgment and the theory of pluralism of moral basis, which are interrelated and inseparable parts. The basic theory of morality holds that relying on different moral bases for political value judgment is the root of political differences, and that the secret of obtaining wide political identity is to activate as many moral foundations as possible. The way to promote political identity is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moral basis and play a dual role of rationality and intu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psychology, the basic theory of morality deeply excavates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political identity, which is helpful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olitical identity an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oral in the politic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国矿业大学“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项研究项目重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之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ZDIXM02) 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教学改革与建设立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课主体间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3G4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B-a/2013/01/033)
【分类号】:B8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詹小美;王仕民;;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政治认同[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2 申巍;;政治认同与道德进步[J];伦理学研究;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菲;李洪娟;刘亚平;;农村低保制度中农村居民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张光闪;;论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和农业发展——以四川省东兴区农民为调查对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3 王合家;成跃;;扩大政治参与与政治和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杨帆;;志愿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兼论中国志愿组织发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朱莉玲;;志愿服务: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新途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孙欢;廖小平;;政治参与主体的伦理维度——兼及环境伦理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虞崇胜;李艳丽;;实现转型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内在平衡[J];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8 袁聚录;;社会转型视阈内的中国民主文化转型[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9 杜庆华;;论网络公民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成跃;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卫华;;论公共决策中的群体性参与[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宪;邱永文;;国外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剖析及其启示[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献玲;;公民人格理想的历史演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顾成敏;;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昕;关耀富;;推动网络政治参与 促进政治文化发展[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黄春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政治道德建设[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7 黄春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政治道德建设[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朱天;;“邻避”冲突与“社会治理”时代的公众参与[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龚文婧;英美地方自治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9 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楠;;政治认同问题的伦理审视——基于政治与道德的互动张力[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310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1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