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佐茂的环境伦理观及其启示
[Abstract]:Ishimo, a Japanese scholar, discusses the ethical issues aimed 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He established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of "control" rather than "domination" of na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prem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rst". By criticizing the capitalist system, the author insists on establishing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the view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at the fundamental outle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is ecological socialism. This kin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ority environmental ethics view has direc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inherent harmony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the harmony, and to realize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2013-JY-01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2SJD720002) 江苏大学人文社科项目(JDR2008B13)
【分类号】:B82-0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源超;张玮;;邓小平理论中的科学精神[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1期
2 邵先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呼唤国防伦理文化自觉[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3 王成志;亓大为;;人文关怀视域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3期
4 王薇;郭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哲学阐释[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5 阎巍;;国家利益视域中的军事技术[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6 曾美勤;;适应与超越: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德育价值观[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7 张海;郝志;;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8 雷雪;;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当代官兵自由个性发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9 梁晓磊;陈丽;刘占峰;;“感受性是哲学家的词藻”——丹尼特取消感受性的激进立场探析[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10 王燕群;;论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的一致性[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郇庆治;;绿色变革视角下的生态文化理论及其研究[J];鄱阳湖学刊;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少红;环境伦理观之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娄玉芹;;树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2期
3 罗丹;;马克思生态环境伦理观的实践探究[J];成功(教育);2011年23期
4 罗丹;;马克思生态环境伦理观的实践探究[J];成功(教育);2012年06期
5 杨帅;石亭;;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伦理观[J];时代教育;2012年17期
6 王南林,朱坦;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J];南开学报;2001年04期
7 于林;生态环境问题与建立新的生态环境伦理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和沁;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述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闫慧,任晓雪;论如何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教育保护我国地质遗迹[J];台声.新视角;2005年02期
10 汤萱;王威孚;;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机制[J];学术交流;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瑞萍;;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蔡立华;;试析绿色民法典应有的环境伦理观[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南林;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N];光明日报;2002年
2 胡善风;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蒋柳萍;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汤萱;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探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杨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伦理观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向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丰燕;基于传统环境伦理观的现代乡村营建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6 杜艳婷;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与当代环境伦理观的构建[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左媚柳;对三峡工程的环境伦理研究与批判[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3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1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