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伦理学视域下人道主义与艺术哲学的实践维度

发布时间:2018-11-12 21:04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以及个人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加速了道德伦理的滑坡,从而引发了"道德缺失"甚至"道德沦丧"等现象的出现。道德是个体对伦理的反思,伦理是对人类理性关系和关系理性的揭示。人作为世界的主宰,人道主义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呼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等因素在实践中都可以看作是人根据自性中的理性原则对世界的设定,人是在道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向善致美、尽善尽美和谐的艺术人生,只有艺术才能对抗人类自身的异化。艺术在培养人道德情操上的作用功不可没,能够有效改变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能够协调人们关系的和睦。因此,探索伦理学视域下艺术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实践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great abundance of material, and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have accelerated the decline of moral ethics, which has led to the appearance of "moral deficiency" or even "moral decay" and so on. Morality is an individual reflection on ethics and ethics is the revelation of human r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relational rationality. As the master of the world, humanitarianism is the common appeal of modern human society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practice, such factors a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moral norm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by human beings according to the rational principles of their own nature. Only on the basis of morality can people realize the artistic life of beauty, perfection and harmony. Only art can resist the alienation of mankind itself. A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moral sentiment and can effectively change people's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Morality has the functions of adjustment,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and guidance, and can coordinate the harmony of people's relations.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practice of art philosophy and humanitarianism in the field of ethics is of great social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作者单位】: 长沙师范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网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11YJE760002)
【分类号】:B82-0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义天;;道德心理:美德伦理学的反思与诉求[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2 任俊;;古代伦理学和现代道德哲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马桥;;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4期

4 肖雪慧;作为伦理文化价值核心的人道主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丛大川;关于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几点看法[J];云南学术探索;1993年02期

6 贾君亮;王慧霞;;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实践和实践批判[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糜海波;;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道主义的新理解[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杨家友;;论实践与精神的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3 张艳丽;为什么剧变首先从波兰开始?[J];国际论坛;2000年03期

4 曾琰;;志愿精神之于公共精神培育的逻辑与价值反思[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许烨;龙献忠;;基于德性伦理的教师德育路径[J];武陵学刊;2013年03期

6 刘邦义;;波兰战后初期的人民民主道路之争[J];世界历史;2006年02期

7 凌新;“工作的终结”与资本主义的命运[J];江汉论坛;2002年11期

8 高放;以宽广、深邃的目光观察社会主义[J];教学与研究;2003年11期

9 朱丽君;亚当·沙夫的异化理论[J];晋阳学刊;2002年06期

10 罗骞;;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概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志东;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华侨大学;2011年

2 孙芳;沙夫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刘东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李强华;康有为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7 马武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华森;个人与社会[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曲红梅;从历史的观点看[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琼;国家与自由[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义天;;规则伦理的宗教痕迹与美德伦理学[J];现代哲学;2009年02期

2 李义天;;麦金太尔何以断言启蒙道德筹划是失败的?——兼论道德哲学中的“一”与“多”[J];伦理学研究;2007年05期

3 李义天;;斯洛特的美德伦理学及其心理学预设[J];伦理学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书瀛;;关于艺术哲学的构想[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闫庆来;田再永;;从美与艺术论 美学与艺术哲学之异同[J];美术向导;2006年06期

3 杜书瀛;;建设文学理论的中国学派——关于艺术哲学的一些想法[J];南都学坛;2007年01期

4 贾晓鹏;;艺术哲学的点滴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5 杜书瀛;;关于艺术哲学问题的思考——《艺术哲学读本》自序[J];南都学坛;2008年05期

6 戴昕芯;;艺术哲学中主要有争议的问题[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7 郭勇健;;艺术与真理——王德峰艺术哲学述评[J];艺苑;2011年03期

8 王佳;;哲学对艺术的剥夺和艺术的终结——丹托早期的艺术哲学发展思路[J];学术探索;2012年04期

9 郭霖蓉;刘子建;;艺术哲学的价值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Z2期

10 邓小鹏;;中国空间的艺术哲学[J];包装世界;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巧贞;;以经验概念为基础的杜威艺术哲学[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陈威;“生活艺术哲学”的兴起[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华光;《艺术哲学读本》:要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待艺术[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南京大学文学院 张光芒;《数字艺术哲学》:美在自由情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刘燕飞;苏轼艺术哲学思想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畅广元;坚实、闪光的“铺路石”[N];文艺报;2008年

6 杜书瀛;关于艺术哲学问题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周平远;以人类本体论为基石的艺术哲学[N];文艺报;2002年

8 刘荣林;理想精神与艺术哲学的升华[N];文艺报;2011年

9 常智奇;诗意盎然的美文[N];西安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江丹;西方艺术哲学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开丰;当代英美艺术哲学关于艺术定义问题的逻辑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孟晶;谢林前期艺术哲学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谭莉;论苏珊·朗格的符号论艺术哲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7年

5 黄超;“生存”还是“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婷;音乐艺术哲学镜像中的刑罚思想[D];复旦大学;2011年

7 马迅;《论艺术的本质》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杨雪;钱穆的艺术哲学[D];河北大学;2013年

9 李一然;我的摄影机不说谎[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8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28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