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现当代社会中个体道德实践的选择性行善
[Abstract]: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of our country, selective benevolence is questioned and rejecte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s and moral psychology. The selective doing of good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profou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free idea of the core value of socialist society in our country. The acceptance, approval and support of selective good deeds are not only the practical respec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ral freedom of each individual,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oral personality,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ora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morality in the whole society, Richness and comprehensiveness.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X092)
【分类号】:B8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聂文军;;道德偏好: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融合统一的中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聂文军;;试论西方伦理学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演变及其意义[J];伦理学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聂文军;;试论我国现当代社会中个体道德实践的选择性行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杨建兵;陈绍辉;;麦金太尔美德伦理学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J];德州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3 夏玉娇;;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与回归——中职教师专业化伦理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聂文军;;规范伦理视域下知情同意原则的局限及其补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2 周小亮;韩涌泉;;“唯物史观”视角下偏好演化及其应用分析——基于“生产方式—人的本质—个体偏好”互动演化[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04期
3 高国希;当代西方的德性伦理学运动[J];哲学动态;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锡钧;《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评介[J];道德与文明;2004年06期
2 阮纪正;关于“个体道德价值”的两个问题[J];学术研究;1995年04期
3 张国珍;道德趋高律与个体道德分化律[J];江海学刊;1997年03期
4 王平川;试论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规律性[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段文阁;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条件及动力系统[J];湖湘论坛;2002年01期
6 李晓林;论个体道德产生的条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7 葛桦,李萍;影响个体道德选择的社会因素分析[J];道德与文明;2005年04期
8 韦春北;个体道德在文化共生社会中的挑战与回应[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钦;;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系统探索[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6期
10 蔡景华;;论个体道德的形成[J];中国地质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储汉民;公共生活视域下的个体道德责任[D];安徽大学;2012年
2 刘维娜;个体道德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D];西北大学;2016年
3 孙宏云;论个体道德的发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万宗节;个体道德行为发生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5 毛伟;个体道德与个体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阳;利己年代的个体道德塑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余彦;论作为德性实践的个体书写及其现代命运[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刘培;消解“平庸的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0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5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