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8-11-28 17:42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伦理学作为基础,以便为其提供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学基础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发展伦理学。其中,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关于道德的科学理论,从总体上和根本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伦理指导;生态伦理学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学科,着眼于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并从"生存"层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伦理内核;发展伦理学作为研究发展问题的新学科,则着力于人类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并从"发展"层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伦理导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解决人如何才能"生存和发展得更好"这个有关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发展伦理学,三足鼎立,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伦理支持。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ust be based on ethics in order to provide it with ethical principles and moral norms. The ethical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inly includes Marxist ethics, ecological ethics and development ethics. Among them, Marxist ethics, as a scientific theory about morality, provides eth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n the whole and fundamentally. Ecological ethics, as a new discipline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focuses on the existential crisis faced by human beings and provides the ethical co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the level of "survival". Development ethics, as a new discipline in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issues,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encountered by human beings and provides eth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om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survive and develop better", which concerns the fate and future of human beings. Therefore, Marxist ethics, ecological ethics, development ethics, triple stand together to provide eth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与中国实践研究”(16ZZD032) 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2016LZZ007);吉林大学劳动关系专项研究课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劳动群众地位研究”(2015LD008);吉林大学科研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2015〈110〉)
【分类号】: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树利;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融合[J];华夏文化;2005年01期

2 易小明;;论生态文明的限度[J];道德与文明;2006年05期

3 龙柏林;;生态文明:从理念到行动[J];现代哲学;2008年01期

4 邓翠华;;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性、艰巨性与实现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包庆德;;生态文明:技术哲学维度的解读[J];湖南林业;2009年09期

6 舒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J];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12期

7 邹爱兵;生态文明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8年11期

8 小约翰·柯布;柯进华;;历史性的一步——评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J];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3年00期

9 王佳佳;苟颖萍;;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3年22期

10 ;生态寺观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J];中国宗教;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63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63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