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恩格斯关于恶的辩证分析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8-12-16 09:38
【摘要】:恩格斯的《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恶的辩证分析说明,恶的根源既来自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但也与道德意志的否定性因素和我国法律的处罚滞后有关,把其完全归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片面的。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惩恶扬善,预防极少数人频繁作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法制建设,提升文化道德素质,加强道德自律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积极引导。
[Abstract]:Engels' path. Feuerbach and the end of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evil shows that the root of evil is not only driven by the interests of the market econom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negative factor of moral will and the lagged punishment of our country's law. It is one-sided to attribute it entirely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of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effective way to punish evil and promote good, to prevent a few people from doing evil frequently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ure and morality, to strengthen moral self-discipline and the positive guidance of socialist value system.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广西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11BZX001) 广西教学名师工程项目(2012)
【分类号】:B82-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李煜婕;;试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的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昱;;道德观的历史重构——从费尔巴哈到恩格斯[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2 冯溪屏;恶的历史作用辨析——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缔结》一书的札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3 刘兆发;张秋贺;宋玉成;;从恩格斯的道德论看普世价值的虚幻性——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李建华;“历史的杠杆”与道德的批判[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5 冯溪屏;;恶的历史作用辨析——读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札记[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宋希仁;人性是恶: 一种比人性是善更伟大的思想[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12期

7 高原;;黑格尔伦理学再认识[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年01期

8 陈丽;浅谈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认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陈光连;;从人性论看黑格尔的道德哲学批判——基于与荀子性恶伦理思想比较的另一种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10 陆华;;黑格尔的“世界精神”与“全球伦理”[J];唯实;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涛;;试探荀子“性恶论”在当时社会变革中的进步性[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2 龚友德;;关于道德转型的方法论思考[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戴茂堂;;论信仰的本质[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文成;;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李士坤;;论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6 东方朔;;评儒家道德独断论[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7 姜t,

本文编号:2382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82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