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幸福生活的伦理思考——作为幸福指标的财富与道德

发布时间:2018-12-16 14:59
【摘要】:幸福是一种关于"好"的理论,是"生活得好"和"做得好"的统一,也是内在善与外在善、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统一。作为幸福指标的物质基础和内在核心,财富和道德同幸福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深刻地体现为财福关系和德福关系。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但其中也存在片面性。要扬弃这种片面性,就应"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回到人自身,将幸福看作是最高善和最大自由,使道德与财富共同指向幸福,实现三者的和谐共生,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生活得更加幸福"。
[Abstract]:Happiness is a theory of "good", a unity of "living well" and "doing well", as well as the unit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od, internal freedom and external freedom. As the material basis and inner core of happiness, wealth and morali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appiness, which is deeply reflec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alth and welfare. Aristotle and Kant provide us with useful ideological resource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correctly, but there are also one-sidedness among them. In order to subdue this one-sidedness, we should return to ourselve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regard happiness as the highest good and the greatest freedom, so that morality and wealth together point to happiness, achieve harmony and symbiosis among the three, and enable the people to "lead a better life." Live a happier lif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国荣;作为伦理问题的幸福[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严翅君;;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构成探讨[J];唯实;2010年05期

3 俞吾金;;如何理解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观念[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4 杨秀香;;论康德幸福观的嬗变[J];哲学研究;2011年02期

5 贺来;;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11年07期

6 余纪元;林航;;“活得好”与“做得好”:亚里士多德幸福概念的两重含义[J];世界哲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运春;;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6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柳凌之;;网络和网络时空格局[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8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蔺丰奇;;从GDP到GNH:经济发展价值坐标的转变[J];人文杂志;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刚,王艳玲;和谐的人——儒学视野中的人及其道德维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罗能生,黄上国;金钱、财富与道德[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许建良;;下形的谐和理伦本日术[J];桂海论丛;2008年05期

4 孔令慧;;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5 孔令慧;张东安;;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张齐政;;一部研究经济伦理学的拓新力作——《和谐人生经济学》述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余清河;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建设几个问题的管见[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江畅;关于道德与幸福问题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张耀南;张东荪道德哲学之基本观点[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张乖利;理性是现代道德建设的基础——从康德道德哲学看现代道德建设[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建华;;和谐与公正:当代社会的伦理目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王政;;中西式品德发生作用之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小锡 本报记者 李扬;重视“道德应对”[N];新华日报;2002年

2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 教授;道德行为有很强的效用[N];上海金融报;2002年

3 邵汉明;儒家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N];光明日报;2001年

4 朱庆;建设当代中国道德方略[N];光明日报;2001年

5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道德问题的社会学分析[N];北京日报;2001年

6 原野;道德的含义[N];法制日报;2000年

7 沙川;世俗人文主义与道德底线[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郝铁川;片面而深刻的性恶论[N];中国审计报;2001年

9 陈先达;革命的道德和道德的革命[N];光明日报;2000年

10 王南林;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咏莉;贫困、道德与焦虑[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3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卢德之;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契入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徐新;消费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国豫;技术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红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现代和谐家庭建设的意义[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戴臣军;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张斌;论制度伦理[D];郑州大学;2006年

4 王军红;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家庭关系[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诺;社会主义和谐伦理的构建[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符艳红;从人性视角论代际公平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臧玮;和谐农村社会秩序的伦理学视阈[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文文;隋唐时期女性伦理略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陈晓斌;道德与法律互化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贺彬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和道德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82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82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