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历史演化中的乌托邦色彩及其影响
[Abstract]:To cultiv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ctively not only carries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mora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actively absorb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civilization. This makes people naturally turn their eyes once again to the mor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By examining and comparing the metaphysic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Song Ming's Neo-Confucianism, and the modern ideal of "Great Harmony", we can find that the track of moral evolution in Chinese history presents a kind of utopian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The effects are also positive and negative, not limited to the negative aspects that people usually pay attention to. Its positive effect is that it promotes the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brings about the cultural prosperity in a certain period,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shows the germination of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Promote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and Marxism and other progressive ideas. Obviously, tracing back 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morality will help people to form a new horizon to understand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nd to correctly grasp the trend of civil morality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ZZ045)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ZZD01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陈岸瑛;关于“乌托邦”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李仙飞;乌托邦研究的缘起、流变及重新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陈峗;;大同、小康与礼乐生活的开启——兼论《礼运》“大同”之说在什么意义上不是乌托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国风;;追求完美的梦——儒家政治思想的乌托邦性格[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张平;从人的觉醒到价值迷失──魏晋玄学流变的一条轨迹[J];河北学刊;1995年02期
7 董根洪;胡适的宋明理学观述评[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于翠玲;;孙中山《实业计划》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影响——以民国时期印刷杂志对“总理遗教”的阐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和生;“循常”与“超越”——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王渊;;论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7 李伟,司桂梅;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8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9 汤奇学;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胡晓;段祺瑞与善后会议[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石河;;论孙中山教育思想中的革命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英;;辛亥革命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初探[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10 庄汉;;依法行政与政治文明[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海丽;中国饮食在越南的传承与嬗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佳丽;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墨子刻;乌托邦主义与孔子思想的精神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海燕;柏拉图《理想国》与《礼记·礼运》的乌托邦思想比较研究[J];河北学刊;1994年05期
3 张双利;在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张力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李小科;“现实的乌托邦”释义[J];开放时代;2003年04期
5 房德邻;《大同书》起稿时间考——兼论康有为早期大同思想[J];历史研究;1995年03期
6 黎池;;儒家德治思想内涵浅论[J];求索;2006年10期
7 陈峗;性善:一种引导性的概念——孟子性善论的哲学意蕴与方法内涵[J];现代哲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道德境界论[J];道德与文明;1995年05期
2 姚才刚;;宋明理学中的天道性命之说及其伦理价值[J];伦理学研究;2009年05期
3 肖永明;试论明清之际反禁欲主义的人性论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孙玉霞;;道德境界的层次划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5 韩东屏;;论道德境界的划分[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6 邢立军;;幸福乌托邦的终结——国家主义幸福观及其解构[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5期
7 原冰;释大公无私[J];道德与文明;1988年03期
8 王芳;;论冯友兰“道德境界说”与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构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刘强;;和谐社会与现代道德感性缺失问题[J];前沿;2009年09期
10 陈惠雄;经济学的境界[J];经济学家;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宝珍;;作为道德境界追求的人全面发展原则[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泽应;贺志敏;;常修为政之德[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3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4 高宣扬;;论列维纳斯重建伦理学的理论和现实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泽波;;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道德底蕴——以孟子为中心[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李光耀;;伦理学是修身学[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德荣;;冯友兰整体主义社会伦理观雏论[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明;为什么公正的道德价值比仁爱宽恕无私更重要[N];学习时报;2007年
2 岳建国;人类道德为何能不断成长[N];通辽日报;2008年
3 肖群忠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贵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传统“慎独”精神:现代网络伦理的富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王海昌;救助的道德考量[N];中国社会报;2006年
5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王小锡;大爱至诚 必有大德[N];镇江日报;2008年
6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陈蓉霞;怎样才能守住道德底线[N];东方早报;2007年
7 ;“理一分殊”与全球地域化[N];文汇报;2011年
8 黄玉顺;真儒家、真工夫:儒学之外、生活之中[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谢阳举;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三个鲜明特点[N];北京日报;2009年
10 袁济喜;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覃青必;论道德自由[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春香;章太炎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谭维智;道德减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方秋明;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和君;胡宏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艳婉;儒家身心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睿瑜;刘宗周慎独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胜蓝;论诺齐克政治伦理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风清;宋明理学经济公正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钱海燕;以美储善——论当代视野下的美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丽娟;冯友兰《新世训》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平;道德共利:深层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晓辉;理想的社会生活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连祥;王阳明与康德的道德主体性思想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8 韩焕忠;佛性论与儒家人性论重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克政;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之伦理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磊;人与网络伦理建构的主体性[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89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89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