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青年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进路

发布时间:2019-08-14 17:23
【摘要】:青年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两种进路。第一种是在法哲学框架下展开政治批判。马克思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域中揭示出现代人的二重性存在,现代人丧失类本质而沦落为利己者和抽象公民。第二种是以哲学人类学为规范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围绕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出现代人根本的异化是劳动的异化,现代人的解放依赖于作为类本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之现实化。
[Abstract]:There are two ways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Marx's humanitarian thought. The first is to carry out political criticis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philosophy of law. Marx revealed the duality of modern people in the problem domain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state. Modern people lost their nature and became self-serving and abstract citizens. The second is the criticism of political economy based on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Marx criticized the political economy around private property and alienation labor, and revealed that the fundamental alienation of modern people is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and the liberation of modern people depends on the reality of free and conscious activities as a kind of essence.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分类号】:B82-091;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许徐;;解读“韩流”:一次成功的文化转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国成;试论青年马克思关于离婚问题的伦理思想[J];道德与文明;1985年02期

2 冯景源;青年马克思的价值观及其导向意义[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姜迎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青年马克思的伦理思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刘小延;马国栋;;论信仰在人本主义向人道主义转变过程中的作用[J];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顾逊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自由与责任:政府、企业和市民社会——第二届中国经济伦理国际研讨会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6 姚楠;;市民社会德性化发展——对市民社会道德建构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龙兴海;关于人道主义思想起始问题的一点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8 裴德海;;早期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的价值向度[J];江淮论坛;2007年01期

9 苏振芳;;论青年马克思对道德功利主义的超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0期

10 张雷;刘传广;罗蔚;;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生态意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韩升;谢丽威;;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在传统伦理社会和现代市民社会之间[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3 罗文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道主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姚国宏;;论葛兰西的知识道德集团理论及现实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柯学民;;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苑华;;家庭伦理:黑格尔与马克思[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8 黄斌;;关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几个问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肖俊;公民社会的义务伦理[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曲瑞华;“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邓安庆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守国之度 在饰四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辛慧丽;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与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赵庆杰;家庭与伦理[D];东南大学;2005年

3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5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6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伟;市民社会及其伦理价值[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杨炳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蒋小霞;马克思早期伦理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晓曦;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论证及其旨趣[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晓芳;论当代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伦理精神[D];苏州大学;2007年

6 韩来敬;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伦理[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巧灵;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道德建设功能及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霖;论合理的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7年

9 潘轶斐;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苗彦恺;朱熹与黑格尔伦理思想之比较[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6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26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