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概念出发重新认识人自己——兼论价值以人自身为尺度
[Abstract]:The natural needs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 triple life (that is, physical life, soc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act truthfully as the yardstick or criterion for th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human value in object-oriented activities. So, how is the existence of human triple life intertwined to form the perceptu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reality? And how does each other contain each other as a measure of human intrinsic value? With the help of Merlot-Ponty'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perceptual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human being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in perception is from local to whol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tellectual activities and the upper structure of consciousness, thus revealing the origin of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axiology of human beings as internal value scales. In this respect, Merlot-Ponty found the philosophical-psychological basis for the proposition of value philosophy on the scale of human beings, and also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value psychology, and built a solid scaffolding for people to re-understand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B8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锐;;符号学视角下的军事文化[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2 王燕群;;论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的一致性[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4期
3 王寅;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4 马冬;;语用学框架中的语境思考[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5 耿菲菲;;语言哲学的域限:在文化视野内[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6 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7 唐佩佩;叶浩生;;作为主体的身体:从无身认知到具身认知[J];心理研究;2012年03期
8 李林;关于科技发展中的道德悲观论之评析[J];攀登;1995年06期
9 苏晓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真正诞生地——研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攀登;2001年03期
10 沈晓阳;体制正义论[J];攀登;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9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8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若梅;蔡东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管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卫国;;主体伦理学中伦理责任人的缺失——兼论海德格尔伦理学的实践特征[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2 张祥龙;;孝意识的时间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朱坤容;;论和徎哲郎人学伦理学的中国哲学基础[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庆峰;;以身体为焦点:由现代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以贵;伦理学视阈中的安乐死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7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2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