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6 12:28
【摘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弗洛伊德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宗教学、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系统地论述其伦理思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中涉及其道德人格思想的专题研究更是几近于无。本文拟从道德人格的视角,依据道德人格研究的一般范式与基本方法对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与评析,旨在阐明其对于我国当前伦理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本文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的形成背景及理论渊源。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的产生离不开他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也离不开他父母的引导与熏陶,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努力与探索。从其理论渊源来看,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不仅受到了达尔文、赫尔姆霍茨、布吕克、莱布尼茨等人的科学研究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梅纳特、沙可、波恩海姆、布洛伊尔等人的治疗经验的影响。同时,弗洛伊德自幼酷爱读书,自古希腊以来的哲学思想也深深地启发了他。第二部分阐释了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的作用,在他看来,个体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潜意识的,而意识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他从布洛伊尔的“安娜·欧”病例中注意到了潜意识的存在,并论述了潜意识的特征,即非矛盾性、非理性、原发性、无时间性以及非现实性。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潜意识在个体道德人格中的作用。其次,弗洛伊德还说明了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包括道德人格的个体起源和种系起源两个方面。道德人格的个体起源是指个体超我的形成过程。弗洛伊德认为其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父母权威的影响;二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影响。道德人格的种系起源是指个体超我在历史上的初次形成及其传承。弗洛伊德指出个体超我起源于史前弑父事件中儿子们的悔恨之情,由于这种情感,儿子们克制了自己的欲望,并发展出最初的禁忌,这标志着原始道德人格的初步形成。接下来,初次形成的超我借助于自我沉积在本我之中,之后便通过遗传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最后,弗洛伊德论述了道德人格的结构,包括动力结构、准则结构、情感结构以及目标结构四个部分。动力结构由爱欲本能与死的本能组成,这两种本能是促使个体道德人格形成并维持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准则结构由快乐原则、现实原则以及至善原则组成,这三条原则是个体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的基本依据;情感结构由罪疚感以及焦虑感组成,它们是个体在道德行为选择过程中经常感受到的那种内心体验;目标结构意在说明道德人格培养的终极目标——个体的幸福,以及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第三部分阐释了弗洛伊德道德人格思想的理论得失及现实启示。其理论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肯定了潜意识的伦理意义;第二,强调了情感的积极作用;第三,注重了本能的合理性。其局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夸大了情感的作用。一方面,弗洛伊德将情感作为道德人格种系起源的基础,忽视了对情感普遍必然性的论证以及情感之后的物质动因。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并没有看到情感主导下个体道德行为选择的弊端,忽视了理性及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主导地位;第二,夸大了本能的作用。弗洛伊德将个体道德人格的功能——良心——归结为死的本能的内向投射,误解了良心的实质。此外,在实现个体道德人格的目标——幸福时,他主张发挥个体的爱欲本能,强调实现幸福的主观因素,却忽视了他人、社会等客观因素的作用。依据弗洛伊德的道德人格思想,应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道德人格教育,并采用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手段,促使其建立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此外,还应重视教育者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靖茂;;塑造道德人格应从关注生命开始[J];职业时空;2007年11期

2 沈入文;;优良道德人格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3期

3 彭定光;;道德人格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3期

4 唐凯麟;龙兴海;;试论道德人格的类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5 唐凯麟,,龙兴海;试论道德人格的类型[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6 李强;;浅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2年12期

7 任雅洁;于德辉;;论大学生道德人格及其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2年15期

8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0年02期

9 周世兴;论公民道德人格建设[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6期

10 王正明;哲学人格与道德人格的内在契合[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汪诚国;;瞿秋白的道德人格和现代理想人格[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石天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道德人格[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3 李莹;;“德育为先修身为本”思想对公民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吕安兴;;论张謇的道德人格及其现实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韩桂林;;什么是教师的最大幸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新湘;培养主动积极型的道德人格[N];新疆日报(汉);2007年

2 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专家靠什么做专家?[N];东方早报;2011年

3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湖南城市学院院长 中南大学教授 李建华;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朱金瑞;高尚道德,人格的价值和魅力[N];河南日报;2011年

5 余文森;造就具有时代精神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 韩传信;教师是“会说话的教科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张英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N];甘肃日报;2014年

8 刘旭兵 晋城二中教师;关于和学生谈心的思考[N];太行日报;2011年

9 马玉凤;做一名合格的文化工作者[N];潍坊日报;2011年

10 清华大学 钱逊;小议培养目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蒙冰峰;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干;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与重塑路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亢丽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义强;道德人格生成论[D];西南大学;2008年

4 路尧;我国当前公民道德人格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吴迪;卢梭“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白利强;旁观者现象与提高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7 李嘉仪;当前女大学生群体道德人格教育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8 何巧玲;当前我国志愿者道德人格培育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陈帅;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引娇;中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29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29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