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道德动机探究的科学证据

发布时间:2019-09-02 10:29
【摘要】:道德判断与道德动机的关系是元伦理学领域长久不息的争论话题,其焦点在于如何看待无道德主义者——作出真诚的道德判断但是不具有相应动机的人。动机内在主义认为这种情况无法设想,外在主义则认为这恰恰构成了内在主义的反例。近来,有学者受到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启发,认为大脑受损后产生的不道德行为构成了无道德主义者的新证据,但反对者认为,这种科学证据无助于解决旧有争论。本文试图对道德动机探究与这种科学证据的关系作出分析,认为在道德动机探究与科学证据的关系上应持有一种平衡的立场:新的科学证据确实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道德动机争论,但它们可能带来的启发没有理由被忽视。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分类号】:B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韶刚,吴慧红;确定问题测验与道德心理的结构成分探析[J];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2 王星;;道德科学的不同面向——从韦伯看涂尔干[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3 岳磊;;叔本华的悲情伦理[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吕航;我国道德动机实证性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06期

5 托马斯·斯坎伦,陈真;何为道德:道德的动机和道德的多样性[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6 魏磊;《情绪体验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契机》[J];哲学动态;1986年08期

7 韩丹;;论责任动机与偏好动机的共存[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万增奎;;西方心理学道德动机观的研究进程及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9 李伯黍 ,周冠生;少年儿童道德行为动机特征的心理分析[J];心理学报;1964年01期

10 A.古谢伊诺夫,贾泽林;道德与市场[J];哲学译丛;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沿海及内地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定量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郑丹平;;追求崇高——从孔子主体性道德观说开去[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3 王凤才;;霍耐特承认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4 陈建树;王丽娟;;德育创新与情感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吴清华;;立世德为首 育人品当先——由品德心理分析谈现代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理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章永生;李春山;;中学生道德评价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7 曾国明;;提高认知和谐在德育教育中的成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8 赵瑞芳;;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占萍;张秀娥;;责任感与品德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赵立;郑全全;;中小企业经营者道德影响力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菲;道德教育重在强化道德动机[N];辽宁日报;2001年

2 邵显侠;中国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6年

3 王凤才;哪里有蔑视,哪里就有反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肖文;是什么让信用丢失?[N];计算机世界;2007年

5 周业安;捐赠,本质上是一种自由[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偏执的布道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7 马永庆;提升自我 奉献社会[N];济南日报;2007年

8 毛颖颖;做慈善为什么一定要走极端[N];北京商报;2007年

9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 丁志伟;激励与育人[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白琳;资本精神:让肮脏的钱变得神圣[N];中国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丹露;中学生道德动机的测评与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代东;托马斯·斯坎伦的道德契约主义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孙保学;直觉作为证据:当代分析哲学中直觉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艳娜;论家庭教育与青少年道德意志培养[D];郑州大学;2011年

5 宗娜;反思实验哲学[D];山东大学;2013年

6 杜修望;论道德素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邵铁峰;康德哲学—神学中的“恶”与“苦难”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卢婧一;霍耐特承认理论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左洪剑;正义的动机[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徐娴;学校情境德育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0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30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f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