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儒教伦理的经济发展效应探析

发布时间:2019-10-23 16:13
【摘要】:家庭主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因素,但其对经济发展的正负影响及影响大小与其他变量有关。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小型家庭企业在具备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条件下,通过开拓新的市场,形成专业市场及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等三个机制形成了"家庭主义"正效应。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儒教阻力论的相关性和适用性条件不能同时满足,难以解释华人社会长时段的经济发展。鉴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家庭主义对经济发展的正向效应仍将延续,并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发展。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高校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发展模式的文化基础分析》(2010JC06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222;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严红;严峻;;广东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2 阮航;刘婧;;从比较的视角看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及其启迪[J];道德与文明;2013年04期

3 石丽;;帕森斯宗教社会学理论述评[J];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03期

4 周怡;;强范式与弱范式:文化社会学的双视角——解读J.C.亚历山大的文化观[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5 王红玲;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差异及其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朝东;余同涛;;农民关系网络对创业过程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2 萧成勇;;传统伦理变革与社会公德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汪乾;;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源起与成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吴波;;基于合理行为理论的奢侈品购买动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鞠梅;;爱情:女性解放的最终归宿?——张欣的《为爱结婚》的女性视角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王强;;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历史时代起点[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黎良华;;文化差异、文化分层与差异、分层的文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崔卓兰;杜一平;;行政评价制度与法律激励功能[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10 师英杰;;论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诉求[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5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德君;张玲彤;;中国国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董明;;民间力量成长与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再造——对一个案例的经验阐释[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巴晓芳;;旅游开发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以鄂西土家族的“文化旅游开发”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齐朗;从文化建构视角论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源;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烨华;社会资本视域下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升途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新春;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J];管理世界;2003年04期

2 郭克莎;所有制结构变动与工业增长质量[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3 武义青;30个省市区工业及37个行业生产率的测定及比较分析[J];价值工程;1997年06期

4 周怡;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分层世界的另一种语境[J];社会学研究;2003年04期

5 王红玲;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统计特征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6 陆道夫;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特质论[J];学术论坛;2003年06期

7 阮航;;论韦伯的经济伦理概念及其对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影响[J];伦理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能东;论实践的技术化及其效应[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4期

2 刘尚明;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立场及其效应[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3 贾英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价值冲突的双重效应及其调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王国银;价值范畴新论[J];唐都学刊;1999年03期

5 郭静;;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创新思想解读[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宗洋;;价值范畴界定研究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6期

7 姬志闯;;论纳尔逊·古德曼对“分析/综合区分”的拒斥及其效应——兼谈古德曼与蒯因的差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6期

8 陈奉林;儒教伦理与日本现代化[J];道德与文明;1994年01期

9 向秋红;王燕芬;;失落的必然与重塑的必然:透视儒教的生命力——读《儒教与道教》后[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秀丽;简论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效应[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建军;;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非理性问题举要[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唐月娥;;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封海清;;论孔子的义利观与现代经济伦理构建[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4 李昌;;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2年

5 ;《孔子研究》对于本会的介绍[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马国良;;与时俱进 振兴历史文化名邦——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大姚座谈会上的欢迎词[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潘宝卿;梁贯珍;;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慧中;;东西方思维方法比较以及对创造发明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刘圣义;陈坚;;人与自然和谐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纪克勤;王文慧;;主体性维度研究的新思路[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文;儒教伦理与合经济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田丰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和谐哲学: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基础[N];南方日报;2007年

3 包毅;构建和谐社会,哲学何为[N];辽宁日报;2006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市场经济下的思维方式[N];人民日报;2007年

5 海天出版社 刘本玉;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7年

6 徐诚邋寿杨宾;坚持“和而不同”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N];青岛日报;2007年

7 刘纪璐;从人性论看富国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本报评论员 刘晗;提振中国儒学的双向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山东社会科学院 刘宗贤;儒学与东亚模式:以东西文化为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2008老子文化节在鹿邑举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2 单业才;社会发展的微观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桂萍;日本科教战略与自然辩证法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广林;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肖飞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本理念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刘立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生态化技术创新及其社会建构[D];湖南大学;2006年

4 舒瑾瑾;区域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娆燕;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忠岩;论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汪至诚;试论和谐科技观及其价值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朝晖;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D];郑州大学;2007年

9 易凌;科学发展观与技术创新的三大原则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心怡;对韦伯儒教论的反思[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2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52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