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基于利益维度的“好人”标准探析——以袁厉害为例

发布时间:2019-10-28 12:23
【摘要】:媒体对袁厉害的质疑与争议折射出当前众多国人所持有的"好人"标准是:无私利他,不应因行善而接受或索取物质利益回报。这种标准是传统社会儒家"重义轻利"及计划经济时代集体利益绝对至上的道德观在今天的体现,与长期的"毫不利己"的道德宣传与教育倾向有密切关系,它忽略了道德修养的层次差异,是对传统"义利"观及受众的误读,也不符合中央关于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的精神。这种标准已不合时宜,必须尽快构建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维护人们合法利益及追求合法利益权利的,能促进更多"好人"涌现的,有助于改善当前道德风气的新标准。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社会转型期高校公德教育问题研究”(12YB075)
【分类号】:B82-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丁雪枫;道德利益探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韩建磊;赵庆杰;;道德失范与陌生人伦理缺失[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王正平;刘玉;;利益兼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道德原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魏玲;习宜豪;卢广;;厉害女士[J];人物;2013年02期

5 长浩;道德离开利益是要出丑的──兼论利益与道德的内在关系[J];学术论坛;1998年04期

6 易小明;;道德的利益之维——兼评“利益决定道德”论[J];伦理学研究;2010年06期

7 陈科华;“好人”如何一生平安?——走出“德福悖论”的怪圈[J];伦理学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艺红;;浅析儒家义利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2 刘军;;福克纳价值重塑及其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3 赵清文;;荀子对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发展的理论贡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韩伟;;《吕氏春秋》中“无为而治”的实现[J];才智;2009年12期

5 费延伟;;孟子人性论的分析[J];才智;2009年14期

6 赵义军;吕朝喟;;从伦理的视角解构“庆阳精神”的产生[J];沧桑;2009年05期

7 刘艳菊;;孔子教育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范渊凯;;浅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我国新闻道德的影响[J];传媒观察;2011年07期

9 王红涛;张好徽;;试论高校大学生宽容意识的缺失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10 周邦君;;农业与伦理:毛泽东早期思想的一个侧面[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吕莎;;论墨子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黄守红;万波;;隔水问樵夫——王夫之德育思想对传统德育问题的解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4 邹玲;刘海君;;孔子的“仁”学与政治民主建设中的“以人为本”[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白明;老庄正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沙欧;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季;荀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赵欢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克印;当代中国体育经济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多旺;法家的功利价值取向与泰国的兴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岳楠;儒家仁爱观与我国公民的慈善意识养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倩;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9 张彩风;儒家诚信观与当代社会诚信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启俊;传统仁爱思想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市民道德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宋希仁;;伦理与道德的异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年07期

3 樊浩;儒家人伦关系设计的特点与内在矛盾[J];社会科学家;1990年03期

4 程立涛;曾繁敏;;道德排他主义与“陌生人”伦理[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樊浩;人伦坐标与伦理秩序[J];学术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军;道德评价的根据再认识——从道德的本质谈起[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徐启斌;道德评价的对象、标准及根据新探[J];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3 秦玉明,徐玉梅,王兰芬;进一步深化“道德评价”之动力作用的认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年05期

4 郑玉刚;;道德评判理论及其应用例解[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6期

5 马德;;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舆论宣传中的道德评价[J];晋阳学刊;1989年02期

6 田壤;简议道德评价的作用[J];理论与改革;1996年08期

7 陈红宇;浅析毛泽东道德评价中的功利观[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8 原魁社;;道德评价的权威性[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王利华;;道德评价之我见——以实例来论证[J];学理论;2010年36期

10 何明升;重视社会团体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J];道德与文明;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锐;;孔子伦理思想与当代道德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吴宝珍;;作为道德境界追求的人全面发展原则[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邹玲;刘海君;;论荀子的荣辱观及其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江天;;浅谈儒学荣辱观对建立现代荣辱观的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亚丹;张庆林;;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的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计划(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好人稀缺与制度设计[N];中国经营报;2001年

2 王为民;道德现状评价的标准与方法[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王露璐;嬗变·冲突·和谐[N];光明日报;2009年

4 复旦大学 谢遐龄;中国道德体系需要终极目的理念[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哲学博士 潘自勉;探寻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型[N];南方日报;2008年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王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原则[N];光明日报;2008年

7 王露璐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企业伦理责任与经济责任的交融互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建国;经济行为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3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泽亚;“经济人”与经济制度正义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冯粤;公民信息权利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孝庆;网络传播方式的道德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颜志香;媒介舆论的道德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高凤花;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军魁;现代道德的恰当定位[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凌;论运气与道德责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陈晓曦;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论证及其旨趣[D];复旦大学;2008年

7 朱玉红;王夫之的义利观[D];延边大学;2001年

8 栗蕊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燕;当代中国大众媒体语言伦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田君;墨子与边沁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3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53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