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基督教“孝”文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03:00
本文关键词:儒家与基督教“孝”文化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孝”作为人类代际之间的一种基本普世价值观、一种重要的伦理理念、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感、一种强制的行为规范,受到世界上各个民族在不同时期的广泛认定与推崇。这些共通性铸就了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与对话的基石。在共通性基础上,不同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演绎的方向却大相径庭,又给“孝”范畴带来显著的文化与本质的差异。“孝”文化在明显趋同性基础上的所产生的根源差异,遂成为中西文化对比所研讨的核心问题。 中华文明尺度上,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主流。从“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将孝定论为宇宙根本法则;“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将孝定论为德性与伦理的基本原理;“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将孝定论为君主推行“孝治”政治的重要目的,由此可见,孝文化曾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也印证了钱穆先生所言,“中国主孝”、“中国为孝的文化”。 西方文明尺度上,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基督教作为以信仰上帝为准则的-神宗教,在其宗教伦理与文化体系中,“孝”的观念同样源远流长。“摩西十诫”在确定人神关系的前四诫基础上,将孝敬父母作为人伦关系第一诫命。《箴言》收录大量的“听从父亲训诲,不离弃母亲”的法则。 研究目的上,本文对已有经典文本加以解读,试图通过学术史的回顾,探讨为何中华文明将孝文化视为民族哲学根本,并进一步内化成难以撼动的民族特性;而西方文明仅将孝文化视为信仰基础下的一种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同时思考在儒家式微,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人应该如何反求诸己,在剖析传统主体文化的同时认识自我,确立民族文化本身的当今定位的问题。 研究内容上,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反思性借鉴,对儒家与基督教“孝”文化的异同进行解读,从孝的本体、孝理论及价值取向、孝伦理、孝政治学说及社会功效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通过文化反思,在梳理本民族的历史及社会公认的圣贤语录、制度准则、行为信仰关于孝文化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基督教关于孝的文化理念的碰撞,进一步追问了中国儒家孝文化的合理性。在精神性的反思过程中,本文重新估定了中国儒家孝文化存在的意义及价值。
【关键词】:孝 儒家文化 基督教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3;B222;B97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问题的来源9-10
- 1.2 文献综述10-16
- 1.2.1 中西文化对比背景下孝文化比较研究之兴起10-12
- 1.2.2 新儒家学派的贡献12-14
- 1.2.3 基督教学者的贡献14
- 1.2.4 多元理论背景下的“孝”文化的主张14-16
- 第二章 本体之争:“孝”系先验还是经验16-30
- 2.1 儒家孝的本义形成过程16-24
- 2.1.1 孝观念及孝文字的起源16-17
- 2.1.2 孔子释孝17-20
- 2.1.3 曾子释孝20-21
- 2.1.4 孟子释孝21-22
- 2.1.5 荀子释孝22-23
- 2.1.6 汉代以后孝的历史发展趋势23-24
- 2.2 基督教孝本义形成过程24-26
- 2.3 孝的先验性之争26-30
- 第三章 理论及价值取向之辨:“仁本之孝”还是“神本之孝”30-37
- 3.1 仁本之孝的论证30-32
- 3.2 神本之孝的论证32
- 3.3 “仁本之孝”与“神本之孝”的辨析32-37
- 3.3.1 “仁本”与“神本”之间的向度辨析32-34
- 3.3.2 “仁本”与“神本”之间的信度辨析34-37
- 第四章 伦理之议:“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的构建37-45
- 4.1 伦理概议37
- 4.2 儒家关于孝的家庭伦理37-41
- 4.3 儒家关于孝的社会伦理41-42
- 4.4 基督教关于孝的伦理解读42-45
- 第五章 政治学说及社会功效之论:“孝”的规训与反叛45-49
- 5.1 儒家“孝”的政治学说及社会功效45-46
- 5.2 儒家“孝治”政治的具体内容46-48
- 5.3 基督教“孝”的政治学说48-49
- 第六章 小结:理性的不安49-50
- 参考文献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曾振宇;孝作为伦理与哲学范畴如何可能[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3 李力 ,曾强;美国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J];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06期
4 陈治国;;儒学和基督教“孝”伦理观之比较[J];河北学刊;2005年06期
5 唐凯麟;陈仁仁;;孝:常情与变异[J];孔子研究;2009年03期
6 孔祥安;;原始儒家孝伦理的汉代异化及其影响——以孝亲案例为中心的探析[J];理论学刊;2011年09期
7 王贞;;《孝经》“以孝治国”理想政治模式论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黄修明;;从《唐律疏议》看儒家“孝治”施政的司法实践及其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康学伟;论孝观念形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代[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10 曾振宇;儒家孝论的发生及其变异[J];文史哲;2002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儒家与基督教“孝”文化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53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