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伦理实现的主体机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天平;何为芳;;生态文明与经济伦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杨晓智;;经济发展的哲学、目标与模式——以制度经济学为研究视角[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3 孙利;吴建民;李林英;;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志伟;;论德性伦理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才智;2008年05期
5 王擎;;我国资本市场的财务伦理缺失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8期
6 何小洲;刘晖;;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7 杨仕兵;;论公共物品权的设定[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8 龚天平;管理伦理:进展与评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朱富强;;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内容及其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对日益狭隘化的现代主流经济学之反思[J];当代财经;2009年07期
10 胡宁;张鑫;;价值观管理基础理论研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胡宁;齐赛英;;试析长株潭企业“两型化”的障碍与对策[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高国希;;企业责任的伦理气候[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李心合;;公司价值取向及其演进趋势[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光华;万文佳;;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及评价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之责[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朱富强;;主流经济学的硬核——“经济人假设”之贫困——“为他利己”行为机理的内涵及其问题[A];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中南大学;2011年
5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伟娜;垄断性产业的普遍服务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10 林军;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赛英;我国“两型企业”建设的策略选择[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伟英;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企业裁员与对员工社会责任的担承[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亚丽;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丽;完善政府环境责任之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鑫;中美国际贸易摩擦中的伦理问题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姜鹏;当前市场经济诚信缺失透析与解决途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仇文玲;我国当代企业经营道德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玲;伦理视角下旅游企业诚信机制构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邢丽婷;在华跨国公司伦理问题剖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民;儒家主体性伦理和安身立命[J];求索;1993年02期
2 李立;;后现代伦理主体的审美化倾向及其现实困境[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3 刘怀光;孙秀款;;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展与新型伦理主体的兴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胡贤鑫;从群体伦理到类伦理——伦理的历史走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5期
5 吴贻玉;;从“沙滩上的脸”到主体的“回归”——论福柯主体场域的变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4期
6 杨盛军;;环境代际正义的实现——论三种伦理主体的道德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窦炎国;关于铁路企业伦理建设的思考[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8 莫伟民;;莱维纳斯的主体伦理学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梁军;;刍论工程运行伦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0期
10 赵卫国;;主体伦理学中伦理责任人的缺失——兼论海德格尔伦理学的实践特征[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康健;从对抗伦理到共生伦理[N];学习时报;2000年
2 樊浩;高技术的伦理—道德悖论及其文化战略[N];光明日报;2004年
3 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 苏令银;当代西方休闲伦理研究:历史、焦点与问题[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泽阳;中国传统伦理与古代都城形态礼制特征的历史演进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晓渝;论宽恕[D];西南大学;2012年
2 郭晓林;交往德性论[D];西南大学;2011年
3 范晓光;道德话语的当代建构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高岩;类伦理视角下科技伦理观的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4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54697.html